Flowing Rock
2023年第5期《电动压缩式大温差机组设计实测与分析》
本文提出了利用电动压缩式大温差供热机组与大温差长距离供热技术相结合的“零碳供热”模式,其适应了电网与热网的运行特性,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了以“绿色电力”为主的供电模式和以零碳的工业余热为主的供热模式,因此成为“热电协同”的关键设备。经过本文论证并且经济性可以达到热电联产相当的水平,可以大幅降低长输网回水温度从而增加热网的输送能力;而且其回水温度可以很低...
查看详情
Flowing Rock
2023年第4期《管内微尺度强化表面R32流动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为研究制冷剂R32在铝制人字纹管、涟漪纹管以及光滑管中冷凝换热和压降特性,本文通过高精度多工质蒸发冷凝实验台在R32质量流速为100~350 kg/(m2·s),饱和温度为308、313、318 K,干度范围为0.2~0.8工况下,进行冷凝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人字纹管的传热系数最高,涟漪纹管次之,光滑管最低。涟漪纹管的摩擦压降最高,人字纹管略高于光滑管,...
查看详情
Flowing Rock
2023年第3期《HFC-134a氧化热解的机理和实验研究》
我国面临巨大HFCs制冷剂销毁压力,亟需研究高效且温和的HFCs制冷剂降解方法。本文结合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以典型HFCs制冷剂HFC-134a为研究对象,以降解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研究制冷剂降解的高效途径。从量子化学的角度,研究了HFC-134a自热分解与氧化热解条件下的反应路径,在两条路径下,均易产生CHF=CF2与HF等可检测到的稳定产物。自热分解过程中...
查看详情
Flowing Rock
2023年第2期《CO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供暖运行测试》
CO2空气源热泵因其优秀的环保和热工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CO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分布式集中供暖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JGJ/T 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和JGJ/T 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对秦皇岛某公共建筑和石家庄某居住建筑的CO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开展运行测试研究,探究在低温环境下系统运行过程中检测不确定度及...
查看详情
Flowing Rock
2023年第1期《低GWP制冷剂/[P6,6,6,14][Cl]工质对的压缩辅助吸收式制冷循环性...
本文对5种低GWP制冷剂/[P6,6,6,14][Cl]工质对在单效压缩辅助吸收式系统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制冷剂包括碳氢(HC)制冷剂R290和R600a,氢氟烯烃(HFO)制冷剂R1234yf、R1234ze(E)和R1233zd(E)。使用NRTL模型对5种工质对的气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并验证了压缩辅助系统相比于传统单效系统的性能提升水平,在此...
查看详情
Flowing Rock
2023年第1期《相变储能技术的传热强化方法综述》
相变储热技术能够解决热能传递过程中的时空不连续问题,可有效减少热能的损耗,加速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进程。然而,受限于相变材料的低导热特性,实际应用中的相变储热系统均需配置相应的传热强化装置,使系统复杂性和投资成本大幅增加。本文对相变储热技术的传热强化方法进行了简要分类,即单一传热强化技术、组合传热强化技术、多级传热强化技术以及液态PCM流动强化技术,并对后三者...
查看详情
  • 2023
    第1期

  • 2023
    第2期

  • 2023
    第3期

  • 2023
    第4期

  • 2023
    第5期

  • 当期目录
  • 本期推荐
  • 优先出版
  • 点击排行
  • 下载排行
  • 电动压缩式大温差机组设计实测与分析
    苗青,李敏霞,马一太,党超镔,王启帆,张世钢
    阅读评论

    摘要>本文提出了利用电动压缩式大温差供热机组与大温差长距离供热技术相结合的“零碳供热”模式,其适应了电网与热网的运行特性,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了以“绿色电力”为主的供电模式和以零碳的工业余热为主的供热模式,因此成为“热电协同”的关键设备。经过本文论证并且经济性可以达到热电联产相当的水平,可以大幅降低...详情点击
    2023.44(5):1-10  + 全文摘要(331)  + PDF 5316K (555)  + HTML

  • 摘要>螺杆机械的端面压力分布是计算轴封泄漏与动力特性的首要前提。不同于其它机型,螺杆机械的端面压力分布不仅与工况参数有关,还与转子设计参数密切相关。为了研究螺杆机械轴封泄漏特性,本文建立了端面压力非均匀分布模型与轴封泄漏模型,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轴封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工作压力、内容积比...详情点击
    2023.44(5):11-18  + 全文摘要(267)  + PDF 3792K (465)  + HTML

  • 有阀线性压缩机吸气阀片位移特性的可视化实验
    李子成,崔晓钰,丁磊,沙鑫权,黄琦,刘少帅,吴亦农
    阅读评论

    摘要>吸气阀作为J-T节流制冷机用有阀线性压缩机的核心部件,其位移特性会直接影响有阀线性压缩机性能。为了揭示吸气阀片位移特性,本文建立了阀片位移模型,理论分析了阀片厚度、升程和运行频率对阀片位移变化的影响,搭建了可视化实验台,测量并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阀片位移变化和压缩机效率。结果表明:采用0.2 mm吸气...详情点击
    2023.44(5):19-24+69  + 全文摘要(252)  + PDF 4565K (478)  + HTML

  • 斯特林型-80 ℃低温冷库研究
    张安阔,吴明,冯英珑,余文辉,熊超,谢晶
    阅读评论

    摘要>-80 ℃低温冷库在血站、医院以及医疗研究机构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该温区低温冷库多为传统的复叠式制冷方式,本文设计了一座采用斯特林制冷方式的小型-80 ℃超低温冷库。基于斯特林制冷机低温效率高的优点,结合低温冷库和斯特林制冷机的特点,设计了一座容积为8 m3的-80 ℃低温冷库,分析了低温冷库的结构...详情点击
    2023.44(5):25-31  + 全文摘要(230)  + PDF 2579K (414)  + HTML

  • 摘要>严重的能源和环境危机阻碍了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因此数据中心必须开发更节能高效的机房环境制冷系统。本文设计了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耦合热管背板系统,在高湿度地区数据中心全工况共4种运行模式。建立系统各部件数学模型,以南京为例,冷水机组供回水温设计为10/16 ℃,计算结果表明全年可利用自...详情点击
    2023.44(5):32-40  + 全文摘要(241)  + PDF 3438K (422)  + HTML

  • 摘要>转轮除湿以结构紧凑、除湿效率高、能够实现连续除湿再生过程等特点,逐渐成为空气除湿领域中的主流。为了有效解决传统除湿转轮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除湿转轮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引入权值因子把系统能耗及除湿性能结合起来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以改进PSO为求解算法的转轮除湿系统节能...详情点击
    2023.44(5):41-49  + 全文摘要(188)  + PDF 5134K (429)  + HTML

  • 基于分类器链的多联机软故障水平辨识研究
    何宇轩,石靖峰,周镇新,陈焕新,任兆亭,夏兴祥,程亨达
    阅读评论

    摘要>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多联机的运行中,软故障较为常见,且难以识别,使系统效率下降。本文以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基分类器,提出一种基于分类器链的多联机软故障水平辨识模型,使用室外机脏污故障的实验数据,以故障诊断模型为基础设置了基分类器的结构及参数,提出两种新的对数据标签的编码方式。在初...详情点击
    2023.44(5):50-58  + 全文摘要(176)  + PDF 6085K (413)  + HTML

  •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小管径换热器性能预测及参数分析
    李金波,赵夫峰,李日新,杜顺开,支长双,刘迎文
    阅读评论

    摘要>基于分布参数三维模型建立了分体式家用空调室内机小管径换热器的仿真模型,得到了总传热量、显热量、潜热量、制冷剂侧压降以及空气侧压降等参数。研究了管长、制冷剂流量、风量、空气入口温度及空气入口相对湿度在不同工况下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本文研究的5 mm管径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管长区间为0...详情点击
    2023.44(5):59-69  + 全文摘要(217)  + PDF 9361K (539)  + HTML

  • 相溶性对R32-润滑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及压降特性的影响
    李广,庄大伟,谢丽懿,丁国良,胡国新,郑立宇,廖四清,卢耀汕,阚望,龙春仙
    阅读评论

    摘要>R32已成为家用空调器的主流制冷剂,其换热性能受到溶入其中的润滑油相溶性影响,为此需要确定有利于提升换热性能的最佳相溶性。本文通过实验测试R32与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的润滑油形成的混合物在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与压降,研究了相溶性导致的R32-润滑油分层现象及其对于换热与压降的影响机制...详情点击
    2023.44(5):70-77+87  + 全文摘要(233)  + PDF 10793K (400)  + HTML

  • 工字形流道液冷板式换热器用于电池热管理的数值研究
    何平,卢浩,范益伟,张强,黄泽忠,朱银锋
    阅读评论

    摘要>为解决动力电池工作过程中温度过高的问题,本文基于结构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层工字形流道液冷板。通过充放电实验建立电池的产热模型,然后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液冷板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个结构参数(长度比、宽度比和流道厚度)对温度和压降的影响,得出最佳组合方案:长度比为0.70、宽度比为...详情点击
    2023.44(5):78-87  + 全文摘要(192)  + PDF 7589K (487)  + HTML

  • 摘要>在“双碳”目标指引、《<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正式生效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然成为交通载运领域实现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的重要方案之一。然而,目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工作温度区间窄、热管理工质温室效应、热管理系统相对独立而导致效率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文提出一种基于跨临界C...详情点击
    2023.44(5):88-95+105  + 全文摘要(226)  + PDF 7656K (455)  + HTML

  • 车辆环境温度对驾驶人认知能力的影响
    翟颖妮,王相霖,牛浩波,王鑫塔
    阅读评论

    摘要>为探究车辆环境温度对驾驶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机制,本文搭建了车辆模拟驾驶平台,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20、23、26、30 ℃)下驾驶人的生理参数、心理感受及认知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驾驶人认知能力下降,心率显著上升,热感觉、热舒适与脑力负荷得分增加,环境接受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意愿...详情点击
    2023.44(5):96-105  + 全文摘要(187)  + PDF 8079K (416)  + HTML

  • 电动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倾斜角度的研究
    刘家瑞,历珂,尤韦娜,于吉乐
    阅读评论

    摘要>本文以电动汽车前端冷却模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倾斜角度为0°、15°、30°、45°、60°的低温散热器模型,对其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同流速下,倾斜角度越大,低温散热器的换热性能越好,阻力越大,综合性能越差。通过固定进气格栅位置,建立了不同倾斜角度的带有导流罩壳的低温...详情点击
    2023.44(5):106-115  + 全文摘要(228)  + PDF 9175K (434)  + HTML

  • 室外造雪机用旋流喷嘴雾化性能实验研究
    吴艳丽,王瑞祥,张华,孙子乔,徐荣吉,张博文,吴海峰
    阅读评论

    摘要>喷嘴作为室外造雪机成雪过程重要的雾化部件,是决定成雪速率和成雪量的关键。本文针对国产室外造雪机用旋流结构喷嘴,搭建了通用的雾化性能测试装置,研究了供水压力对喷嘴雾化效果和液滴与环境换热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结构喷嘴雾化发展过程的低心纺锤状,其锥角随压力变化显著,雾化效果较差;而高压段流体呈空心锥...详情点击
    2023.44(5):116-122  + 全文摘要(195)  + PDF 5568K (436)  + HTML

  • 摘要>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国内冰雪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人造雪场的发展,给人工造雪的雪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研究表明,人工造雪的质量与其喷雾场中液滴粒径分布息息相关,且液滴粒径分布不仅受到液滴碰撞、聚合、分离的影响,还受到人工造雪系统喷嘴间距分布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PIV系统和粒度仪测定了由气...详情点击
    2023.44(5):123-130  + 全文摘要(191)  + PDF 8621K (412)  + HTML

  • 摘要>本文实验研究了流速为1.0~2.5 m/s、质量含冰率为10%~30%、初始粒径为350~550 μm条件下的冰晶粒径演化规律,分析了流速、冰晶颗粒浓度及初始粒径对冰晶粒径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冷法制备的冰晶粒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在湍流条件下,出口平均粒径明显小于进口,表明破碎比团聚对冰晶...详情点击
    2023.44(5):131-138  + 全文摘要(182)  + PDF 6871K (414)  + HTML

  • 摘要>冰浆具有良好的储冷和流动换热能力,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选择大豆油作为油相,复配Tween80和AEO-3为表面活性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用Shah法制备了微乳液。实验考察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值)对微乳液增容水量的影响,筛选出了微乳液...详情点击
    2023.44(5):139-144+166  + 全文摘要(168)  + PDF 2755K (294)  + HTML

  • 水平直管内乙醇浆体流动压降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范肖雅,周黎旸,陈琪,王树华,王斌辉,高如启,陈光明,唐黎明,金滔
    阅读评论

    摘要>乙醇浆体因其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与常温(25 ℃)温差较大、显热蓄冷量大等特征,可作为冷链运输市场的蓄冷介质。在应用中乙醇浆体的流动特性(尤其压降)是很重要的特征参数。本文结合Gidaspow提出的以颗粒相动力学为基础的双流体模型,利用FLUENT研究了水平直管内乙醇浆体流动压降随含固率和流速的变化规...详情点击
    2023.44(5):145-149+166  + 全文摘要(170)  + PDF 3349K (332)  + HTML

  • 摘要>本文以组合蓄冷板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箱内温度场均匀可控的组合蓄冷板式医药冷藏箱的设计方案,以此优化医药冷藏箱的热性能表现。首先搭建了实验平台,依据组合式蓄冷原理设计医药冷藏箱和组合蓄冷板,从等质量方案和等相变潜热方案的角度分别对比蓄冷板中相变材料(正十四烷、CaCl2?6H2O、水两两组合)内壁温度...详情点击
    2023.44(5):150-159  + 全文摘要(177)  + PDF 4407K (454)  + HTML

  • 固体表面玻璃化冷冻方法降温结晶特性数值研究
    朱文欣,赵芷慧,黄永华,程锦生,陈威,李铮
    阅读评论

    摘要>固体表面玻璃化冷冻方法(SSV)及其变式在细胞冻存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多基于实验和经验,缺乏仿真分析和物理机理解释,影响相关技术的通用化设计和研发效率。本文以质量分数35%的丙二醇溶液为对象,考虑冷冻过程的非等温结晶特性,建立了耦合非等温结晶源项的SSV方法传热模型,研究了预冷温度、样品体积和形状...详情点击
    2023.44(5):160-166  + 全文摘要(171)  + PDF 4241K (429)  + HTML

  • 常温闭环脉动热管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张宇航,吴思远,孙瑜,赵日晶,黄东

    摘要>常温闭环脉动热管依靠工质在管内脉动和相变传热,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元件散热。本文将影响其启动和传热性能的因素分为三类展开综述: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和工质物性参数。首先对结构参数中管径、截面形状、弯头数以及各段长度比等因素的研究进行总结,其次分析操作参数中加热功率、倾斜角度和充液率的影响,最后将工质物性参数分为影响流动和传热两方面进行归纳。为提升脉动热管启动和传热性能,未来需对临界弯头数开展深入研究;为适应小倾角和负角度工况,需要提升热管抗重力性能;为描述工质物性对热管性能的影响,需构建物性参数综合评价指标。
  • 摘要>空气源热泵机组(简称热泵机组)在超低温环境下制热运行时,因低压压力过低,制冷剂比容增大,制冷剂流量减少,导致其系统制热量大大降低,为了提升其制热量,当前普遍做法是系统采用准二级压缩,而其制热量和运行能效则是各学者关心的重点。为此,本文选择带有经济器的热泵机组系统进行制热工况研究,设计4组实验对其制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实验工况下,主电子膨胀阀存在最佳开度,其最佳开度为保证一定过热度范围的所对应的最大开度,在最佳开度下,热泵机组最大值热量为额定工况的85.99%、76.58%、57.46%和38.25%。,能效分别为2.21、2.08、1.95、1.55。补气电子膨胀阀的开启可以有效提升制热量,但是随着补气阀开度的增大,其系统能效有所降低,若以能效比作为热泵机组优化运行目标,可能导致制热量不足的情况发生。此外,补气回液也是影响热泵机组制热量和能效的主要因素,在补气口未回液时,热泵机组制热量分别提高了18.35%、12.14%、25.95%,但是补气口回液时,其制热量降低了15.22%。
  • 不同供冷模式下生鲜配送碳排放计算及比较分析>
    赵守政,朱宗升,赵松松,刘斌,于晋泽,陈存坤

    摘要>生鲜配送高速发展面临全球低碳减排的巨大压力,研究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的碳排放量对节能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国内六个典型城市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分析并评估生鲜配送中蓄冷冰板配送模式和光伏直冷配送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在配送箱内设计温度为-5℃时,六座城市光伏直冷模式在生产阶段产生的碳足迹均高于蓄冷冰板配送模式在生产阶段产生的碳足迹。而以20年为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各城市光伏直冷配送模式总碳足迹相比于蓄冷冰板配送模式总碳足迹减少97.95%~98.78%,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其中蓄冷冰板配送模式下使用阶段碳足迹贡献最多,光伏直冷配送模式下生产阶段碳足迹占比最多,废弃阶段可获得减排效益。当配送箱内设计温度由-5℃升高至0℃时,光伏直冷模式下各城市碳足迹减少17.74%~19.31%,而蓄冷冰板模式下减少13.21%~18.79%;当配送箱内设计温度由0℃升高至5℃时,光伏直冷模式下各城市碳足迹减少17.03%~18.24%,而蓄冷冰板模式下减少15.22%~19.71%。
  • 摘要>全球变暖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第四代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研究迫在眉睫。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沸腾传热特性直接关系到该制冷剂的应用。R513A是R134a的替代制冷剂,通过实验研究R513A和R134a在12.7 mm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分析质量流速、蒸发温度、热流密度和内螺纹结构对换热系数及压降变化的机理。实验工况: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为100~200 kg/(m2·s),蒸发温度为5~10 ℃。结果表明:沸腾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发生显著变化;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沸腾换热系数增大了15.06%~42.33%,压降增大了26.16%~61.83%;随着蒸发温度升高,沸腾换热系数增大了13.27%~38.25%,压降减小了19.53%~33.27%;内螺纹管的换热系数显著高于光滑管,强化倍率最大为2倍。相同工况下,R513A的沸腾换热系数比R134a增大了25.61%~30.74%左右,内螺纹管内压降R134a比R513A平均高12.33%左右;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R513A的流型转变较R134a提前,此时沸腾换热系数急剧下降。
  • 有限空间内制冷剂掠遇障碍物的扩散分布特性和燃爆区域研究>
    李亚伦,周培旭,叶恭然,庄园,严昱昊,欧阳洪生,韩晓红

    摘要>制冷剂泄漏到有限空间内掠遇障碍物后会出现不同的扩散和分布特性,分析出制冷剂物性对于制冷剂掠遇障碍物后扩散过程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对可燃制冷剂泄漏所形成燃爆区域的预测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文选择R717、R290、R32和R1234yf为泄漏制冷剂,探究制冷剂泄漏到有限空间后掠遇较高和较低两种类型障碍物的扩散和分布特性,详细分析工质物性参数对制冷剂扩散过程及燃爆区域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高的障碍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刚性膨胀,密度小的制冷剂迅速朝着与泄漏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在空间顶部聚集,密度大的制冷剂沿着障碍物表面向地面运动。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717的浓度从2.04%降低至0.024%,R1234yf的浓度从0.192%增大至1.64%。泄漏孔下方R290和R744的浓度分别为0.92%和1.27%,制冷剂密度接近时,黏度大的制冷剂浓度更高。形成的可燃区域主要存在于较高障碍物的上方,随着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在YZ截面上逐渐向地面延伸;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低障碍物主要在泄漏孔下方堆积,并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逐渐向空间其它低浓度区域扩散。密度较小的制冷剂浓度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制冷剂密度增大,制冷剂在泄漏孔下方堆积显著。竖直方向上,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1234yf和R717的浓度分别从0.066%和1%增大至2.12%和1.14%。燃爆区域主要存在于泄漏孔下方障碍物与墙体围成的角落,随着制冷剂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向地面延伸。
  • 摘要>由于数据中心机房空调设备长期运行,故需要每年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本文针对机架内服务器布局、盲板结构以及工况适应性进行实测,研究了封闭式冷通道地板下送风式数据中心的热环境。同时,通过热性能指标和能效指标,对该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能效进行了全年评估。结果表明,在冷通道中间区域推荐安装2kW以上的机架。在机架间隙处安装盲板后,能够促进服务器内部冷气流的循环,减少热气流的回流干扰,其最大出口温度降低了3.32℃,出口平均速度降低了约24%。其性能评价指标表明,夏季工况时该数据中心的PUE、WUE、CUE分别约为1.2、3.5、0.84,且WUE呈现出较强的季节性,而冬季工况时,自由冷却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此外,数据中心冷通道末端的机架过热问题显著,其中16个机架的机柜冷却指数均低于90%,表明其热损失较高。
  • 蒸发冷却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生成方法研究>
    杨怡,黄翔,褚俊杰,李红莲,杨柳

    摘要>介绍了现行规范中夏季室外计算参数和设计日的确定方法,根据蒸发冷却技术适应区,选取四个典型城市,在我国现行规范的方法基础上,形成了以湿球温度为主、干球温度为辅的蒸发冷却用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典型日确定方法,以台站历史长期观测数据为基准,提取典型城市夏季室外气候日变化特征和趋势,利用逐时系数法计算获得夏季设计日的数据。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的方法与新方法选择的湿球温度值相同,但现行规范的干球温度普遍大于同时发生的干球温度设计值。同时现行规范中的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各地区夏季室外气候的变化趋势,而本研究提出的逐时系数法得到的设计日数据更符合典型城市的实测数据。
  • 微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摩擦损失的分析>
    孙效航,杨启超,史本林,陈沐清,李连生

    摘要>针对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建立滑片、滚动转子等重要部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数学模型。根据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计算公式,分析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占比,并与常规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摩擦损失分布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了排气压力和结构参数对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常规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来言,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转子自转速度更快,滑片与滑片槽的摩擦损失占比升高了9.5%,主副轴承的摩擦损失占比减小了16.1%。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排气压力从1070kPa提高到1470kPa,其总摩擦功耗升高了13.5%。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滑片厚度从1mm提高到3mm,其总摩擦功耗仅升高3.1%。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偏心率从0.08提高到0.18,其总摩擦功耗升高了69.7%。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长径比从0.25提高到0.5,其总摩擦功耗降低了10%。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偏心率合适的取值范围在0.08~0.18。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设计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 新型低GWP制冷剂在温度范围?100~200 °C的应用研...>
    张 迪,郭智恺,于万金,卢朋,刘瑶瑶,刘武灿,张建君

    摘要>制冷剂是蒸气压缩循环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流体。氢氟烷烃类化合物作为目前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主要制冷剂,面临着引起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亟需开发应用性能相似、环境性能友好的新型制冷剂。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制冷剂在温度范围?100~200 °C的蒸气压缩循环应用场景中的使用现状,并综述了具有前景的低全球变暖潜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制冷剂替代方案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五种低GWP制冷剂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HCFO-1233zd(E)、HFO-1336mzz(Z)在实际应用系统中的最新研究及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新一代制冷剂的选择与使用提供参考。
  • 摘要>浸没式电池冷却是将电池直接浸泡于冷却液,相比常规间接式液冷、风冷和相变冷却,具有结构简单、降温迅速、均温性能好等优势。本研究统计、归纳总结了目前浸没式电池冷却的相关技术,包括浸没液采选、冷却系统结构设计及其热安全等,并结合上述工作对浸没式电池冷却系统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浸没式冷却可快速降低电池温度,并能有效提升电池组的温度均一性;另一方面,该技术对电池模组的密封性要求较高,目前尚处于发展起始阶段,需要较多的研究积累克服漏液以及腐蚀等难题。本文将为研究人员对浸没式电池冷却技术的进一步认识、思考和应用等提供帮助。

期刊荣誉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