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计并搭建了多台室外机并联空气源热泵实验系统,采用热液过冷对室外机进行轮换除霜。实验研究在不同室外温、湿度条件下系统制热性能随结、除霜的变化特点,并与热气旁通轮换除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热液过冷轮换除霜效果良好。当室外空气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90%时,最佳开始除霜时刻为30min,系统制热量由无霜时的9.87kW下降到开始除霜时的8.71kW,制热COP由无霜时的3.73下降到开始除霜时的3.36。不同湿度工况下运行除霜时,系统制热量及制热COP最小值也能达到5.42kW及2.28。与旁通20%热气除霜相比,热液过冷轮换除霜平均制热量提升13.8%、制热COPC提升10.1%。
摘要>常温闭环脉动热管依靠工质在管内脉动和相变传热,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元件散热。本文将影响其启动和传热性能的因素分为三类展开综述: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和工质物性参数。首先对结构参数中管径、截面形状、弯头数以及各段长度比等因素的研究进行总结,其次分析操作参数中加热功率、倾斜角度和充液率的影响,最后将工质物性参数分为影响流动和传热两方面进行归纳。为提升脉动热管启动和传热性能,未来需对临界弯头数开展深入研究;为适应小倾角和负角度工况,需要提升热管抗重力性能;为描述工质物性对热管性能的影响,需构建物性参数综合评价指标。
摘要>空气源热泵机组(简称热泵机组)在超低温环境下制热运行时,因低压压力过低,制冷剂比容增大,制冷剂流量减少,导致其系统制热量大大降低,为了提升其制热量,当前普遍做法是系统采用准二级压缩,而其制热量和运行能效则是各学者关心的重点。为此,本文选择带有经济器的热泵机组系统进行制热工况研究,设计4组实验对其制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实验工况下,主电子膨胀阀存在最佳开度,其最佳开度为保证一定过热度范围的所对应的最大开度,在最佳开度下,热泵机组最大值热量为额定工况的85.99%、76.58%、57.46%和38.25%。,能效分别为2.21、2.08、1.95、1.55。补气电子膨胀阀的开启可以有效提升制热量,但是随着补气阀开度的增大,其系统能效有所降低,若以能效比作为热泵机组优化运行目标,可能导致制热量不足的情况发生。此外,补气回液也是影响热泵机组制热量和能效的主要因素,在补气口未回液时,热泵机组制热量分别提高了18.35%、12.14%、25.95%,但是补气口回液时,其制热量降低了15.22%。
摘要>生鲜配送高速发展面临全球低碳减排的巨大压力,研究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的碳排放量对节能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国内六个典型城市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分析并评估生鲜配送中蓄冷冰板配送模式和光伏直冷配送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在配送箱内设计温度为-5℃时,六座城市光伏直冷模式在生产阶段产生的碳足迹均高于蓄冷冰板配送模式在生产阶段产生的碳足迹。而以20年为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各城市光伏直冷配送模式总碳足迹相比于蓄冷冰板配送模式总碳足迹减少97.95%~98.78%,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其中蓄冷冰板配送模式下使用阶段碳足迹贡献最多,光伏直冷配送模式下生产阶段碳足迹占比最多,废弃阶段可获得减排效益。当配送箱内设计温度由-5℃升高至0℃时,光伏直冷模式下各城市碳足迹减少17.74%~19.31%,而蓄冷冰板模式下减少13.21%~18.79%;当配送箱内设计温度由0℃升高至5℃时,光伏直冷模式下各城市碳足迹减少17.03%~18.24%,而蓄冷冰板模式下减少15.22%~19.71%。
摘要>全球变暖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第四代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研究迫在眉睫。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沸腾传热特性直接关系到该制冷剂的应用。R513A是R134a的替代制冷剂,通过实验研究R513A和R134a在12.7 mm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分析质量流速、蒸发温度、热流密度和内螺纹结构对换热系数及压降变化的机理。实验工况: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为100~200 kg/(m2·s),蒸发温度为5~10 ℃。结果表明:沸腾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发生显著变化;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沸腾换热系数增大了15.06%~42.33%,压降增大了26.16%~61.83%;随着蒸发温度升高,沸腾换热系数增大了13.27%~38.25%,压降减小了19.53%~33.27%;内螺纹管的换热系数显著高于光滑管,强化倍率最大为2倍。相同工况下,R513A的沸腾换热系数比R134a增大了25.61%~30.74%左右,内螺纹管内压降R134a比R513A平均高12.33%左右;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R513A的流型转变较R134a提前,此时沸腾换热系数急剧下降。
摘要>制冷剂泄漏到有限空间内掠遇障碍物后会出现不同的扩散和分布特性,分析出制冷剂物性对于制冷剂掠遇障碍物后扩散过程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对可燃制冷剂泄漏所形成燃爆区域的预测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文选择R717、R290、R32和R1234yf为泄漏制冷剂,探究制冷剂泄漏到有限空间后掠遇较高和较低两种类型障碍物的扩散和分布特性,详细分析工质物性参数对制冷剂扩散过程及燃爆区域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高的障碍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刚性膨胀,密度小的制冷剂迅速朝着与泄漏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在空间顶部聚集,密度大的制冷剂沿着障碍物表面向地面运动。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717的浓度从2.04%降低至0.024%,R1234yf的浓度从0.192%增大至1.64%。泄漏孔下方R290和R744的浓度分别为0.92%和1.27%,制冷剂密度接近时,黏度大的制冷剂浓度更高。形成的可燃区域主要存在于较高障碍物的上方,随着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在YZ截面上逐渐向地面延伸;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低障碍物主要在泄漏孔下方堆积,并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逐渐向空间其它低浓度区域扩散。密度较小的制冷剂浓度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制冷剂密度增大,制冷剂在泄漏孔下方堆积显著。竖直方向上,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1234yf和R717的浓度分别从0.066%和1%增大至2.12%和1.14%。燃爆区域主要存在于泄漏孔下方障碍物与墙体围成的角落,随着制冷剂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向地面延伸。
摘要>由于数据中心机房空调设备长期运行,故需要每年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本文针对机架内服务器布局、盲板结构以及工况适应性进行实测,研究了封闭式冷通道地板下送风式数据中心的热环境。同时,通过热性能指标和能效指标,对该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能效进行了全年评估。结果表明,在冷通道中间区域推荐安装2kW以上的机架。在机架间隙处安装盲板后,能够促进服务器内部冷气流的循环,减少热气流的回流干扰,其最大出口温度降低了3.32℃,出口平均速度降低了约24%。其性能评价指标表明,夏季工况时该数据中心的PUE、WUE、CUE分别约为1.2、3.5、0.84,且WUE呈现出较强的季节性,而冬季工况时,自由冷却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此外,数据中心冷通道末端的机架过热问题显著,其中16个机架的机柜冷却指数均低于90%,表明其热损失较高。
摘要>介绍了现行规范中夏季室外计算参数和设计日的确定方法,根据蒸发冷却技术适应区,选取四个典型城市,在我国现行规范的方法基础上,形成了以湿球温度为主、干球温度为辅的蒸发冷却用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典型日确定方法,以台站历史长期观测数据为基准,提取典型城市夏季室外气候日变化特征和趋势,利用逐时系数法计算获得夏季设计日的数据。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的方法与新方法选择的湿球温度值相同,但现行规范的干球温度普遍大于同时发生的干球温度设计值。同时现行规范中的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各地区夏季室外气候的变化趋势,而本研究提出的逐时系数法得到的设计日数据更符合典型城市的实测数据。
摘要>针对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建立滑片、滚动转子等重要部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数学模型。根据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计算公式,分析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占比,并与常规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摩擦损失分布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了排气压力和结构参数对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常规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来言,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转子自转速度更快,滑片与滑片槽的摩擦损失占比升高了9.5%,主副轴承的摩擦损失占比减小了16.1%。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排气压力从1070kPa提高到1470kPa,其总摩擦功耗升高了13.5%。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滑片厚度从1mm提高到3mm,其总摩擦功耗仅升高3.1%。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偏心率从0.08提高到0.18,其总摩擦功耗升高了69.7%。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长径比从0.25提高到0.5,其总摩擦功耗降低了10%。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偏心率合适的取值范围在0.08~0.18。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设计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摘要>制冷剂是蒸气压缩循环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流体。氢氟烷烃类化合物作为目前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主要制冷剂,面临着引起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亟需开发应用性能相似、环境性能友好的新型制冷剂。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制冷剂在温度范围?100~200 °C的蒸气压缩循环应用场景中的使用现状,并综述了具有前景的低全球变暖潜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制冷剂替代方案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五种低GWP制冷剂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HCFO-1233zd(E)、HFO-1336mzz(Z)在实际应用系统中的最新研究及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新一代制冷剂的选择与使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