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本届青年编委会
历届青年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优秀论文
2024
2023
2022
作者指南
操作指引
投稿须知
评审流程
文章处理费
出版道德声明
下载中心
期刊协议
版权归属
开放获取
存档方法
期刊订阅
邮寄信息
联系合作
联系我们
媒体合作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本届青年编委会
历届青年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优秀论文
2024
2023
2022
作者指南
操作指引
投稿须知
评审流程
文章处理费
出版道德声明
下载中心
期刊协议
版权归属
开放获取
存档方法
期刊订阅
邮寄信息
联系合作
联系我们
媒体合作
最新刊期
2009年第30卷第3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CO2跨临界循环系统混合物热物性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汪耀东, 马一太, 李敏霞, 孙方田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01
摘要:CO2跨临界循环在太阳能热泵或热泵热水器等逆循环方面的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对CO2和PAG润滑油的混合物热物性进行了研究.选用润滑油热物性关联式对PAG润滑油的热物性进行了计算,根据已知实验数据对一些关联式进行了修正.采用热力学状态方程模型计算了CO2在PAG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并对CO2/PAG混合物的热物性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热物性;PAG润滑油
1705
|
3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14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纳米流体强化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新芳, 朱冬生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06
摘要:建立了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测试系统,利用实验系统测量YCu-H2O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探讨了纳米颗粒质最分数、Re数和轴向比对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水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人而增人,但其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明显低于导热系数的增加.随着雷诺数的增人,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基本呈线性提高.纳米流体在实验管进口段的对流换热系数提岛值明显高于流体在充分发展段的提高值.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和纳米颗粒迁移是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纳米流体;对流换热;导热系数;颗粒迁移
1747
|
34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37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制冷学报》简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3)
摘要:《制冷学报》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的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关键词:中国制冷学会;学报;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部;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
1547
|
36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14000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水冷式跨临界CO2商用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崔晓龙, 邢子文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11
摘要:介绍了一种以水为冷却介质的带同热器的跨临界CO2商用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和容积效率公式,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对实验系统进行了"一次加热"方式和"循环加热"方式多个工况的循环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循环加热"制取热水时,在出水温度为55℃和65℃,系统平均制热COPh值分别达2.14到和2.08;按照"一次加热"方式制取热水时,名义工况下出水温度85℃时制热COPh值为2.82,最大负荷工况下出水温度65℃时制热COPh值为3.68.冷却水进水温度越高,系统效率越低,因此热泵热水器系统更适合于"一次加热"供水系统.
关键词:热工学;热泵热水器;跨临界循环
1790
|
37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17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制冷学报》来稿须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3)
摘要:《制冷学报》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制冷学报》内容涉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工程、细胞生物学、食品加工及贮藏、热工学、市政工程、园艺学等与制冷技术相关的众多学科;主要反映制冷科技领域中低温与超导,制冷机器与设备,食品冷冻、冷藏工艺,冷藏运输,空调及供热、通风工程,低温医学及器械等方面的科技新成果,是反映中国制冷行业最高学术成果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关键词:中国制冷学会;学报;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协会;动力机械工程;学术期刊;冷藏运输;工程热物理
1643
|
34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5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一种新型空气源热泵除霜方式的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付文成, 郭宪民, 陶祥成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16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空气源热泵除霜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在热汽旁通除霜循环的基础上将室外换热器分为前后两排,中间用毛细管节流,前后排换热管在除霜过程中分别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利用四通阀换向分别对其进行除霜.对新循环除霜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逆循环除霜方式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分组节流除霜方式合理地利用了除霜能量,因此除霜时间及除霜损失小于传统逆循环除霜方式.而且在除霜过程中不从室内吸收热量,对其温度波动影响较小.在除霜过程中,新除霜方式的四通阀换向次数与逆循环除霜方式相同,但系统压力的波动幅度远远小于逆循环除霜方式,因此对系统的机械冲击要小得多.
关键词:热工学;新除霜方法;除霜特性;空气源热泵
1676
|
34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305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NH3/C02复叠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炳明, 于志强, 姜绍明, 王超, 吴华根, 邢子文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21
摘要:对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并对NH3/CO2复叠系统、两级NH3系统以及单级NH3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O2冷凝温度升高时,复叠系统的COP先增人后降低:随着冷凝蒸发器中换热温差的降低、CO2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升高.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NH3/CO2复叠系统的COP高丁两级NH3、单级NH3系统.结果表明自然工质的NH2/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工况卜具有良好的心用前景.
关键词:热工学;NH3/CO2复叠式制冷;螺杆压缩机
1658
|
34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24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电缆橡胶包皮冻雨灾害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正, 董凯军, 肖睿, 黄冲, 何世辉, 冯自平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25
摘要:冻雨是较为严蕈的自然灾害之一,短时间内就可以在物体表面结附大量的冰,尤其对输电线路和塔架,可造成输电线路断裂,导致严重的冰冻灾害.实验在已有的过冷水动态制冰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人工环境下的冻雨模拟,同时对不同材料的管材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其表面结冰情况,分析不同管材的抗冻雨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表面结附冰层的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壁厚为3mm)、硅橡胶(壁厚6mm);表面结冰的粘附件强弱排序同上;表面最先出现结冰附着的为天然橡胶,其次为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最后为硅橡胶.抗冻雨性能最佳的为硅橡胶(壁厚6mm),最差的是天然橡胶.
关键词:热工学;冻雨;过冷水动态制冰;抗冻雨性
1743
|
34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3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压电泵在CPU芯片液体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彭太江, 杨志刚, 阚君武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30
摘要:计算机CPU芯片集成度和运算速度不断提高,芯片冷却问题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目前的技术水平,液体循环冷却作为成熟的、具有竞争力的实用技术之一,利用具有自吸性能的微小型多腔体串联压电泵构造CPU芯片液体冷却系统可减小系统体积、提高散热性能,符合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所用压电泵输出流量可达到1260mL/min,输出压力大于15kPa,自吸十牛能为5KPa,系统冷却测试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5℃、发热功率120W时,该系统冷却平衡温度比风冷散热器低10℃,比热管冷却系统低6℃.
关键词:热工学;芯片冷却技术;液体冷却;压电泵;散热系统
1741
|
32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21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的性能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汤成伟, 刘道平, 祁影霞, 王汝金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35
摘要: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的细管径气泡泵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作用在于提升发生器内的稀氨水工质至高位贮液器:气泡泵的最佳运行状态不是由提升管高度决定的,而是在很人程度上取决于沉浸比和泵管的内径尺寸参数.所以针对气泡泵的研究概况,工作原理以及在Einstein制冷循环中的运行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气液两相流压降理论得出了固定提升效率下气泡泵内径、沉浸比和外部加热功率三者的性能关系曲线,为气泡泵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参照.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Einstein循环;吸收制冷;气泡泵;性能分析
1624
|
3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33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品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肖虹, 谢晶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40
摘要:考察了不同贮藏温度下(O℃、5℃、10℃和20℃)猪肉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色差、感官评定、pH值随保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猪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贮藏温度的增加而上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猪肉的亮度L和红度a缓慢下降.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基础之上,建立了菌落总数、挥发性盐机氮和色差(亮度L和红度a值)与贮藏时间及贮藏温度之间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得到了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模型中的EA及%Ko分别为:71.26kJ/mol,68.86kJ/mol,66.32kJ/mol,53.25kJ/mol和5.711×108、5.179×104、2.727×104、8.001×104.
关键词:食品包装与储藏;冷却肉;品质变化;动力学模型
1713
|
34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28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静止式气波制冷机控制管内振荡特性的数值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伟, 冀晓辉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46
摘要:静止式气波制冷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射流振荡,而射流振荡又取决于振荡源,因此,研究振荡源的振荡特性显得非常重要.以控制管为振荡源,在分析了控制管内流动特性的基础上,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射流附壁切换与控制管内流动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射流的切换与控制口处的流量变化几乎无关,而是由于两个控制口处的瞬时压力差造成的.对控制管内振荡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管内实测频率、振荡管内实测频率与计算频率是一致的,当管长较长时,其只是控制管长的函数,且控制管内只有低幅压缩波和膨胀波运动.
关键词:热工学;控制管;振荡特性;静止式气波制冷机
1664
|
31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21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单体马铃薯种子预冷模型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勇, 陈忠海, 冀卫兴, 曲春民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50
摘要:预冷是马铃薯种子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预冷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马铃薯种子的贮存质量和贮存能耗.鉴于马铃薯种子形状的不规则性,通过对单体马铃薯种子预冷过程进行传热分析,分别利用集总参数模型及引入形状影响因子的单体形状因子模型对其进行预冷时间的预测研究.将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马铃薯种子预冷时间,单体形状因子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为5.3%,而不计形状影响的集总参数模型与实验结果的误差为10.5%.
关键词:园艺学;预冷时间;马铃薯种子
1535
|
35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34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开启式压缩机两种工质变转速工况下容积效率的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傅烈虎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54
摘要:选用某种容积式压缩机在变转速工况下进行了两种工质压缩机的性能实验,得出了不同工况(压缩比)对容积效率的影响以及转速变化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佳转速或转速范围使容积效率达到最大值.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了两种工质压缩机变转速工况下的容积效率关联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在5%以内,拟合公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关键词:热工学;压缩机;容积效率;变转速
1534
|
32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0350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低温冷库电热融霜与热气融霜的对比试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训海, 姜敬德, 朱华, 周健健
2009(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3.058
摘要:对低温实验冷库进行了电热融霜和热气融霜实验.阐述在不同库温情况下两种融霜方式的实验过程,从融霜阶段库内温度场变化、系统耗能等角度,分析了两种融霜方式的优劣,得出:热气融霜较电热融霜明显地具有对库内温度场影响小、耗能低的突出优点,并且库温越低,优越性越显著.实验为低温冷库的融霜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电热融霜;热气融霜;温度场;能耗
1577
|
34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316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炳明, 于志强, 姜绍明, 王超, 吴华根, 邢子文
2009(3)
摘要:对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并对NH3/CO2复叠系统、两级NH3系统以及单级NH3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O2冷凝温度升高时,复叠系统的COP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冷凝蒸发器中换热温差的降低、CO2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升高。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NH3/CO2复叠系统的COP高于两级NH3、单级NH3系统。结果表明自然工质的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热工学;NH3/CO2复叠式制冷;螺杆压缩机
1519
|
35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51813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