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本届青年编委会
历届青年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优秀论文
2024
2023
2022
作者指南
操作指引
投稿须知
评审流程
文章处理费
出版道德声明
下载中心
期刊协议
版权归属
开放获取
存档方法
期刊订阅
邮寄信息
联系合作
联系我们
媒体合作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本届青年编委会
历届青年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优秀论文
2024
2023
2022
作者指南
操作指引
投稿须知
评审流程
文章处理费
出版道德声明
下载中心
期刊协议
版权归属
开放获取
存档方法
期刊订阅
邮寄信息
联系合作
联系我们
媒体合作
最新刊期
2009年第30卷第1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制冷学报》来稿须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4.
摘要:《制冷学报》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制冷学报》内容涉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工程、细胞生物学、食品加工及贮藏、热工学、市政工程、园艺学等与制冷技术相关的众多学科;主要反映制冷科技领域中低温与超导.
关键词:中国制冷学会;学报;科学技术协会;动力机械工程;国家科技部;工程热物理;细胞生物学;学术期刊
1596
|
364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14143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制冷学报简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1420
|
37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1410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自然对流对泡沫金属复合相变储能的影响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1-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1
摘要:制作了四面绝热的泡沫金属/石蜡复合相变储热装置,在不同功率密度下分别对存在自然对流和不存在自然对流两种情况下装置的固-液相变储热过程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整理绘制了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温度-时间曲线,并采用常热流边界条件下半无限大物体熔化过程的数学解对实验件受热面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大功率密度情况下从底部加热会形成较为明显的自然对流,并且自然对流的存在增强了储热装置的内部传热,储热效率提高为原来的1.38倍,在5000W/m2功率下热源最大温度比原来低26℃.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储能技术;泡沫金属;相变材料;自然对流;储能效率
1809
|
4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461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冰特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7-1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2
摘要: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循环系统各测点温度,对载冷介质的沿程温变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平衡工况下喷水量与载冷油介质循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冰晶粒径早离散性分布,主要集中在1mm~2mm区间;冰晶粒径与载流介质流量、喷水量及喷嘴内径密切相关,体现为随载流介质流量降低而减小,随喷水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喷水量为120mL·min-1时达到最大值,在喷嘴内径较小时,冰晶粒径明显减小;流化床内载流介质温升梯度沿床高而减小;载流介质循环量随喷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液-液雾化中形成体积微小的雾化液滴,是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热工学;流体冰;实验研究;动态制冰特性
1814
|
42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27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表面剂对HCFC141b的静态水合反应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14-1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3
摘要:为了实现静态下水合物的快速生成,以促进水合技术的应用,通过同时添加NdFeB合金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静态下成功实现了HCFC141b的快速水合反应.文章着重分析了SDS对此水合过程中诱导时间以及水合物的生长区域的影响,通过假定与分析,认为SDS会抑制水合反应的成核过程,但是会促进成核后的水合物生长过程,而NdFeB合金则能够强烈促进成核过程,两者配合实现了快速的水合反应;并提出了选择表面活性剂的一些定性的限制.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蓄冷;气体水合物;表面活性剂;诱导时间
1639
|
35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3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低温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名义工况的确定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19-2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4
摘要: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简称低温热泵)标准中的名义制热工况确定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我国寒冷地区典型城市供热季节的室外干球温度及其对应湿球温度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出低温热泵空气侧的名义制热工况条件为-12℃/-13.5℃;通过对典型房间分别采用风机盘管和辐射地板进行供热时,保证室内舒适性要求的空调末端出水温度的研究,给出了水侧的名义制热工况为回水温度38℃.上述结论可为商用和户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工学;低温热泵;名义制热工况;标准
1824
|
4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38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流程布置研究与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25-29.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5
摘要: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作为新一代汽车空调用蒸发器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层叠式蒸发器,但是目前业界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流程排布对其性能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晰.针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双排结构,利用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两组不同流程结构的蒸发器进行了性能分析,建立的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对于不同流程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2流程设计比4流程设计具有更好的传热与压降特性.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车用空调;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流程排布;优化设计
1660
|
4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43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一种冷凝强化换热管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30-34+4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6
摘要:以目前广泛使用的R22为工质,对一种冷凝强化换热管管外冷凝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管内以乙二醇为冷却介质.在恒定热流密度、变乙二醇流速与乙二醇流速不变条件下,改变乙二醇进口温度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再通过威尔逊(Wilson)图解法同时得到管内外换热关联式.给出了不同管内流速时管外冷凝换热性能对比图.该冷凝强化换热管管外冷凝换热性能与普通光管相比,传热强化倍率为4.48.由于管内表面有细微的凹凸形状,使管内对流换热系数达到光滑管的1.33倍.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强化传热;Wilson图解法;换热系数;冷凝
1551
|
39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349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两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35-3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7
摘要: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是一种消耗少量电能驱动热泵从空气中吸取热量加热热水的装置,但普通单级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低温环境下运行中存在压缩比过大、制热量不足和制热效率低等问题.采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则可以解决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低温适应性的问题.设计出具有单双级两种循环模式的两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并搭建了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低温环境下,双级压缩循环压缩比低于普通单级压缩循环压缩比;系统制热量始终大于单级压缩循环制热量;系统能效比(COP)在-20℃环境温度下依然能够保持在1.5左右.
关键词:热工学;空气源热泵;两级压缩;热水器
1501
|
40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417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户式中央空调机组的蓄热装置性能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39-4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8
摘要:针对水侧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的户式中央空调机组在部分负荷状态启动频繁、冬季制热化霜时供回水温度波动大、化霜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蓄热装置.蓄热装置由容积较大的桶体和内置套管换热器、电加热器及附属设备组成,蓄存的热量可以减少压缩机的启停次数,蓄热-换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很好地解决了机组制热量不足以及化霜的问题.实验研究了两种机组的性能对比,采用蓄热装置的机组部分负荷下小时启停次数减少、化霜时间缩短、化霜时水温比较稳定.通过对户式中央空调水侧换热器的改进,提高了机组的性能,蓄热装置可以用于新型的户式中央空调机组配置.
关键词:热工学;实验;蓄热装置;板式换热器
1521
|
4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372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双管路燃气热泵(GEHP)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43-4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09
摘要:通过建立双管路燃气热泵(GEHP)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制热工况下系统的环境特性及部分负荷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双管路燃气热泵的一次能源利用率(PER)随转速升高而降低,即具有良好的部分负荷特性.对双管路GEHP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热工学;燃气热泵;仿真;实验研究;余热回收
1688
|
39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27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工质和回热器参数对斯特林制冷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49-5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10
摘要:针对斯特林制冷机在环保、节能、结构紧凑等方面的优点,建立了一种应用于制冷温区(即:家用和商用冰箱领域,温度在173K~283K的范围)的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并对其进行了不同工质(分别采用的氮气和氦气)和四种不同的回热器结构参数(文中表2)对整机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式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应用于制冷温区时,各种结构间存在着最优匹配.四种回热器结构中结构3的系统整机性能最优.在最优匹配的结构中,不同工质氮气和氦气的最佳充气压力和制冷性能有所不同,在结构3中以氮气和氦气为工质的最佳充气压力分别为IMPa和1.3MPa,而制冷量和COP与转速的最优关系区域分别是:氮气为500~700r/min,氦气为800~1000r/min.
关键词:热工学;性能;斯特林制冷机;工质;回热器;研究
1635
|
37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4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基于主元分析的制冷系统渐变故障检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9, 30(1): 56-6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1.011
摘要:针对制冷系统渐变故障的特性和监测参数维数过大、变量间相关严重、易受干扰而信噪比低造成系统故障检测困难的难题,建立了基于主元分析的制冷系统渐变故障检测模型.应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主元分析的制冷系统渐变故障检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早期故障具有非常好的敏感性和及时捕捉的能力,并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渐变故障发展的过程和趋势.
关键词:热工学;检测模型;主元分析;渐变故障
1621
|
39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243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