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年第37卷第1期
    • 陈光明, 高能, 朴春成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01
      摘要:制冷剂是制冷系统的血液。自从人类有了合成制冷剂之后,制冷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但也导致诸如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效应等环境问题的出现,给传统合成制冷剂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最新出版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冷空调热泵技术选择委员会撰写的“蒙特利尔议定书2014评估报告”、2015年8月在日本横滨召开的国际制冷学会第24届国际制冷大会的有关学术报告以及2014年召开的国际制冷学会第11届自然制冷剂大会的学术报告,总结制冷剂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包括不同类型制冷装置采用不同制冷剂的现状,新型低碳制冷剂的热物性、传热特性、安全性,可燃制冷剂国际标准的最新进展,以及新型低碳制冷剂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未来制冷剂替代可能的趋势等。  
      关键词:低碳制冷剂;性能;国际标准;现状   
      13986
      |
      12528
      |
      1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石书彪, 陈焕新, 李冠男, 胡云鹏, 黎浩荣, 胡文举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12
      摘要:对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冷水机组故障监测效率取决于训练数据和被测数据的质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剔除测量数据中的噪声,提高数据质量,从而提高冷水机组故障诊断效率。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换使得各个水平故障的检测效率均得到提高,尤其水平一的故障检测效率提高明显。故障水平一检测率的提高能够及时的辨别冷水机组的故障,从而采用措施防止故障进一步恶化,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及保证室内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利用ASHRAE Project提供的数据对故障诊断与检测(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策略进行验证,检测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冷水机组;故障检测与诊断;神经网络;小波分析;贝叶斯正则化   
      3268
      |
      3746
      |
      1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5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陈日帅, 祁影霞, 吴东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18
      摘要:为了获得混合制冷剂R1234yf/R134a的热物性数据,本文利用Burnett法为基础搭建的高精度PVTx试验台,在温度为268~323 K时,测定了质量分数为55%/45%,50%/50%和45%/55%混合制冷剂R1234yf/R134a的PVT性质,最终拟合了三种不同配比的混合工质的气态维里方程,方程和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重合度。  
      关键词:混合制冷剂;R1234yf/R134a;PVTx;维里方程   
      3601
      |
      383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36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俞丽华, 许树学, 马国远, 王军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26
      摘要:以天然制冷剂水(R718)为工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及热泵系统,工作压力通常低于常压。为研究负压条件下水的沸腾换热特性,搭建了水在水平铜管表面换热的实验装置,在1.8~3.3 kPa的压力范围内对水在水平铜管表面的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压力的升高和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将实验数据与相同条件下Cooper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适用于本实验条件的换热系数的经验公式,以方便工程实际应用。本实验对水蒸气压缩式制冷及热泵系统中蒸发器的换热及强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制冷剂;传热系数;蒸发器;负压;水   
      3120
      |
      327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7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邱金友, 张华, 余晓明, 祁影霞, 王袭, 刘占杰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32
      摘要:新型制冷剂R1234ze(E)(trans-1, 3, 3, 3-tetrafluoropropene)因较低的GWP值而被广泛关注,其有望在热泵中作为R134a的替代品。本文对R1234ze(E)在内径为8 mm水平管内流动沸腾过程中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在相同实验工况下与R134a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的流动沸腾换热的饱和温度为10 ℃,热流密度为5.0 kW/m2和10.0 kW/m2,质流密度范围为300~500 kg/(m2?s),并分析质流密度、热流密度对R1234ze(E)和R134a饱和流动沸腾过程中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1234ze(E)的流动沸腾过程的摩擦摩擦压降略大于R134a,如质流密度为500 kg/(m2?s)时,R1234ze(E)的平均摩擦压降值比R134a大8.4%左右。最后,将实验结果同四种摩擦压降经验关联式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R1234ze(E);R134a;水平圆管;流动沸腾;摩擦压降   
      3322
      |
      374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33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李子爱, 宋鹏远, 黄文宇, 石文星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38
      摘要:针对基于产品名义工况能效比确定的多联机作用域的不足,提出多联机季节经济性作用域的概念和基于空调系统的季节能效比(SEER)和全年性能系数(APF)的多联机季节经济性作用域的确定方法;对此阐述了基于实验数据的多联机和风冷式冷(热)水机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全工况性能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南京地区办公建筑为例,应用GB/T 1883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报批稿)给定的建筑负荷模型、制冷与制热季节各温度发生时间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名义工况能效比(EER和COP)的多联机以SEER和APF为指标的季节经济性作用域。本文提出的多联机季节经济性作用域确定方法不仅为多联机工程设计规范的完善提供一种思路,而且也可指导具体工程的方案选择和设备选型。  
      关键词:多联机;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全工况性能;季节经济性作用域   
      3319
      |
      3903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7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金磊, 邓文川, 何永宁, 曹锋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45
      摘要:本文建立了不同流程分布的冷风机模型,对各流程分布冷风机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泵供液式制冷量测试法,对以R717为工质的最优流程分布冷风机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表明,单排管双流程布管方式能够使冷风机的性能最优;存在使冷风机制冷量最大的泵送比,在蒸发温度﹣25 ℃工况下,当泵送比为3.5时,冷风机的制冷量最大,为44.3 kW;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风机的传热系数逐渐增大,当蒸发温度为﹣25 ℃时,传热系数为27.4 W/(m2?K),当蒸发温度为0 ℃时,传热系数为34.4 W/(m2?K),提高了25.5%;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风机的制冷量逐渐增大,当蒸发温度为﹣25 ℃时,制冷量为44.3 kW,当蒸发温度为0 ℃时,制冷量为64.3 kW,增大了45.15%。采用泵供液式制冷量测试法,测得在不同实验工况下,冷风机制冷量实验值比模拟值低5%左右,验证了冷风机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冷风机;实验工况;制冷量;泵送比;传热特性   
      3288
      |
      3206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陶文博, 谢如鹤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52
      摘要:本文概括和评述了有机相变蓄冷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采用公式指导低共融物相变蓄冷材料配比和提高有机相变材料导热能力的方法。介绍了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利用、电力的峰谷平衡、空调节能与冷藏运输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指出相变材料的性能特性、相变机理、传热理论模型及复合技术是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研究的重点内容,有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是今后有机相变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相变材料;导热系数;蓄冷技术;应用   
      13684
      |
      13210
      |
      3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章学来, 徐蔚雯, 刘田田, 梁笑阳, 丁锦宏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60
      摘要: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相变温度在5~15 ℃的储能系统的相变储能材料,该材料由月桂酸(LA)、癸酸(DA)、十四醇(TA)与十二烷(DD)按比例混合经超声波振荡后制得,该材料质量配比为27.1∶28.5∶29.6∶14.8。该相变储能材料的性质通过步冷曲线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热稳定循环测试法等方法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相变储能材料的过冷度接近于0 ℃,可忽略不计;在流速为10 mL/min的液氮氛围以及5 ℃/min的温度变化速率下,本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13 ℃,相变潜热为154 J/g;本材料循环600次后偏离了共融状态,但材料无分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一系列性能测试,得到了本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热性能。由此可得,本相变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潜热、合适的相变温度、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在储能系统尤其是空调系统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关键词:储能系统;相变材料;差示扫描量热法;热性能   
      3159
      |
      3425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5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王南南, 刘再冲, 邓立生, 何兆红, 窪田光宏, 大坂侑吾, 黄宏宇, 陈颖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65
      摘要:本文研究的合成沸石-水吸附式制冷机采用FAMZ01沸石作为吸附剂,吸附床选择翅片涂抹式吸附床,通过实验考察该制冷机的制冷功率、制冷性能系数(COP)随热源温度、冷冻水进口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吸附式制冷机在55 ℃的热源下就可以稳定输出制冷量,并在驱动热源为65 ℃左右展现其较佳的性能。  
      关键词:吸附式制冷机;涂抹式吸附床;COP;热源温度   
      2430
      |
      293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90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章学来, 丁锦宏, 罗孝学, 徐蔚雯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70
      摘要:针对移动供热的温度范围,相变温度为119 ℃的赤藻糖醇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导热系数低、放热不稳定、容易过冷等不足。本文通过添加纳米材料作为成核剂改善赤藻糖醇性能,制备了不同纳米材料的相变复合材料。对样品的融化-凝固进行观察记录,绘制时间温度曲线并对纳米氧化钛在质量分数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体积膨胀率和密度、过冷度、相变潜热、导热系数测定,测试表明,相对于纯赤藻糖醇添加纳米级物质作为成核剂可以减小相变材料的过冷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纳米二氧化钛对样本的密度数值上有0.02~0.08 g/cm3的波动,膨胀率呈减小的趋势;添加0.1%的纳米二氧化钛-赤藻糖醇过冷度下降37.91%,潜热值下降2.25%,固态导热系数增大3.67倍。  
      关键词:储能技术;赤藻糖醇;纳米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   
      2583
      |
      2739
      |
      1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5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李智强, 赵丹, 丁国良, 胡海涛, 苗松涛, 姚家前, 野田俊典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77
      摘要:间冷冰箱蒸发器霜层分布对除霜加热器除霜热量分布的不一致性会导致除霜时间增加和除霜效率的降低,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间冷式冰箱回风道的优化除霜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实验测量除霜加热器表面温度分布,确定除霜加热器除霜热量分布,进而确定与除霜热量相匹配的蒸发器结霜分布;然后基于蒸发器结霜分布确定回风道出口的最优风量分布;最后基于最优的风量分布设计回风道,使蒸发器上霜层分布与除霜加热器除霜热量分布相一致,达到优化除霜的目的。通过某间冷冰箱回风道的优化设计案例表明,优化后的回风道可实现出口风量分布与除霜加热器除霜热量分布相匹配,除霜时间缩短了38.9%,同时使冰箱的制冷量增加了3.43%。  
      关键词:间冷冰箱;除霜;回风道;优化设计   
      3270
      |
      419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39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安丽焕, 刘道平, 杨晓舒, 杨亮, 杨梦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84
      摘要:基于雾流强化技术,在喷雾反应器中进行了CO2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应釜内温度、压力和夹套内冷却液温度以及缓冲气罐的使用等对CO2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在静态条件下生成CO2水合物相比,雾流强化过程中的压降幅度更大,CO2水合物生成速率更快。喷雾法将水以喷雾的形式送入气体,使水颗粒与气体的接触程度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增置缓冲气罐时,CO2水合物生成结束时间是20 min左右,而未使用缓冲气罐的是40 min左右。缓冲气罐的稳流稳压作用使CO2气体均匀、稳定地进入雾化系统,增强雾化效果,使水合物生成速率提高一倍。研究结果为CO2水合物的生成特性分析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蓄冷;CO2水合物;雾流强化;生长速率;缓冲气罐   
      2703
      |
      2708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张根烜, 王璐, 张先锋, 洪大良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90
      摘要:两相热虹吸回路由于其较高的散热性能在高功率电子设备冷却领域有较好应用前景。为了解决四通道数字阵列模块的冷却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两相闭式热虹吸回路冷却系统样机并对系统启动特性、充液量和工作倾角对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机系统结构及散热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启动性能和工作性能良好。此外,该系统对热耗1600 W、局部热流密度接近100 W/cm2的组件的冷却效果良好。  
      关键词:热虹吸回路;冷却系统;电子设备;实验研究;R134a   
      2665
      |
      350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96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王瑾, 牛臻, 柳建华, 王金鑫, 吴极, 黄军徽, 康胜旺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095
      摘要:某些室内环境因空气温度高湿度大,造成外围护结构尤其是玻璃幕墙内表面结露。通过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温高湿室内围护结构表面结露进行分析,发现空调送风口与幕墙之间的距离与送风口的出风角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当风口与玻璃幕墙间距在0.2~1.1 m之间,出风角度在30°~45°之间时,基本可避免玻璃幕墙上出现大面积结露;出风角度为16°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大,越有利于避免外围护结构结露;出风角度大于45°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小,结露区域面积越小。  
      关键词:高温高湿环境;表面结露;气流组织;现场测试;数值模拟   
      2877
      |
      34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92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马鸿凯, 孙志高, 焦丽君, 蔡伟, 李翠敏, 李娟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101
      摘要:针对静态条件下水合物形成诱导时间长、生长缓慢、随机性大的问题,实验研究了静态系统中HCFC-141b(R141b)制冷剂水合物的生成促进技术。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DS、Cu丝对HCFC-141b水合物形成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DS和Cu丝可大幅缩短HCFC-141b水合物形成诱导时间,促进静态条件下水合物的快速生成。实验发现SDS+Cu丝促进体系中的SDS添加量存在最佳质量浓度,SDS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1 %,在此条件下水合物形成平均诱导时间约为1.3 h,水合物生成重复性好,生成的水合物密实。  
      关键词:制冷剂;水合物;蓄冷;诱导时间;静态生长   
      2537
      |
      2731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7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王春燕, 厉彦忠, 郑江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106
      摘要:为了准确描述多级温差发电器的输出特性,提出了热电模块的三种连接方式。根据热力学理论、半导体热电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控制体积法建立了多级温差发电器串并联连接的分析模型。由Newton-Raphson数值算法仿真后得到了三种连接方式的输出特性,并分析了系统负载、热电模块的接触效应以及冷热端热阻对温差发电器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参数求解简单、计算量小、适应性强等优点,能够描述多级温差发电器内部温度场、输出特性以及系统匹配负载等关键参数,为温差发电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温差发电器;多级结构;连接方式;输出特性   
      2914
      |
      400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65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李维杰, 王利红, 刘宝林, 周新丽, 楼伟, 吴国荣
      2016, 37(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6.01.114
      摘要:降温速率是决定细胞低温保存效果的关键,而冷冻载体的形式和使用方式对细胞的降温速率有重要影响。使用数字示波器、线径80 μm的T型热电偶建立起高速测温系统,研究了一种新型封闭式卵母细胞冷冻载体以不同的方式从空气插入液氮的降温速率,结果发现载体的降温主要通过对流换热实现;载体横卧时,载体的气孔方向与液氮垂直时降温速率高于气孔与液氮相切时的降温速率;将载体直接插入液氮时的降温速度大于插入后左右摆动的操作方法的降温速率;当采用载体倒置插入时,降温速度高于采用载体正置和横卧的降温速率。当采用载体倒置直接插入时,其降温速率最高,可以达到54572 ± 1338 K/min,有利于卵母细胞的玻璃化保存。  
      关键词:冷冻载体;降温速率;液氮;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2729
      |
      3128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7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