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5年第36卷第5期
    • 杨明洪, 王宝龙, 石文星, 李先庭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01
      摘要:R32涡旋压缩机存在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利用两相制冷剂喷射可降低排气温度同时提升性能。基于经济器系统,提出了R32涡旋压缩机的两相喷射制冷系统,利用模拟仿真对其设计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压缩机的角度,分析了喷射口等效直径对两相喷射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两相喷射时喷射压力和喷射干度的优化方向。通过对两相喷射系统的模拟分析,在系统层面上对中间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进行了优化配置和对中间喷射压力进行了优化控制,并提出根据排气温度来确定最优中间压力的方法,即将排气温度控制为135 ℃对应的中间压力为最优中间压力。经过优化后的两相喷射系统,不仅解决了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而且能够提升制冷量7.1%~11.4%,提升COP 2.6%~6.2%。  
      关键词:两相喷射;R32;涡旋压缩机;中间压力;喷射干度   
      2388
      |
      286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41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殷翔, 孙帅辉, 曹锋, 束鹏程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10
      摘要:为了研究吸气喷液冷却对涡旋压缩机及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吸气喷液回路实验台,并建立了含有泄漏和换热损失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喷液流量和不同压比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系统制冷量以及COP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在低喷液量下,误差在2.5%左右;在高喷液量下,误差在10%左右。结果显示:排气温度随喷液量增大而降低,COP随喷液量有微小提升后降低。喷液量较小时,可使排气温度降低14 ℃,而系统COP微小提升0.6%;喷液使得排气温度降低42 ℃时,可保证系统COP降低小于5%;高压比下,吸气喷液系统COP存在最佳值,且压比越高COP降低幅度越小。吸气喷液可以有效的用于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  
      关键词:涡旋压缩机;吸气喷液;排气温度;COP   
      2511
      |
      2974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9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胡健, 张春路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16
      摘要:针对跨临界二氧化碳半封闭式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建立了一个通用数学模型,既包括热力学模块,也包括机械模块。热力学模块主要描述气缸内部的气体压缩过程。机械模块包括运动学模型和曲轴连杆机构模型,考虑了轴承上的功耗损失。采用一台压缩机样机对模型进行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压缩机流量和耗功的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5%和8%。通过仿真分析了变结构和变工况条件下的压缩机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存在最佳缸径行程比;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都随着转速的增加而下降;吸排气阀门内径存在最佳值;对于容积效率的影响,吸气阀间隙比排气阀间隙更大,活塞与汽缸间隙比活塞环与汽缸间隙更大。  
      关键词:跨临界二氧化碳;往复式压缩机;模型;仿真;分析   
      2283
      |
      277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69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肖航, 李俊明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22
      摘要:实验研究了R290、R22在细圆管中的流动凝结换热特性。实验管内径为1.085 mm,R22的质量流率为200~1200 kg/(m2?s),R290的质量流率为200~650 kg/(m2?s),饱和温度分别为40 ℃与50 ℃。实验结果表明,高质量流率时R22在较高干度下换热系数随干度增加缓慢或略有下降,低质量流率时,R290在较小干度下出现换热系数下降。两种制冷剂蒸气相比,相同条件下R290的凝结换热系数高于R22的。本文的实验结果还与现有典型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其中,Wang et al.(2002)关联式对R290的实验数据预测偏差在17.5%之内,Kim et al. (2013)关联式对R22的实验数据预测偏差在18.4%之内。  
      关键词:微细通道;流动凝结;对流换热;R290   
      2490
      |
      2521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6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钟天明, 陈颖, 郑文贤, 乐文璞, 罗向龙, 杨庆成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30
      摘要:分液式微通道冷凝器(LSMC)是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并实验验证了不同管程布置方案LSMC的管内换热系数和压力降,并采用惩罚因子(PF)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管程数(NP)和每管程换热管数(TNPP)对平行流冷凝器的热力性能都有明显影响。在完全分液效果下,优化的4、5管程LSMC的换热系数分别比3管程LSMC提高了5.7%和13.8%,而4、5管程LSMC的压降也分别比3管程LSMC增大超过23.5%和138.7%。与此比较,LSMC的传热系数和压降在不同TNPP的变化较小,说明优化区间内管程数比每管程换热管数对LSMC单一的热力性能影响更大。此外,实现完全分液的LSMC比部分分液的LSMC热力综合性能好。与实验值比较,LSMC理论传热系数和压降的最大偏差分别为25.6%和20.8%。  
      关键词:微通道分液冷凝器;管程组合;冷凝传热系数;惩罚因子   
      2511
      |
      2581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60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严灿, 刘升, 贾丽娥, 阚朝勃, 段小明, 王达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37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0 ℃、5 ℃、10 ℃、15 ℃、20 ℃、25 ℃、30 ℃)对草莓呼吸强度、感官评价、失重率、硬度、相对电导率、糖酸比、维生素C和色差的影响。研究表明:贮藏温度越高,草莓呼吸越旺盛,货架寿命越短,草莓30 ℃条件下的呼吸强度是0 ℃条件下的13.97倍;草莓在0 ℃、5 ℃、10 ℃、15 ℃、20 ℃、25 ℃、30 ℃条件下贮藏的商品寿命分别为9 d、7 d、6 d、5 d、3 d、2 d、8 h。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草莓的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和呼吸强度迅速升高,而草莓的感官评价、硬度、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L*、hue值逐渐降低;贮藏在0 ℃的草莓品质保持最好,贮藏9 d后的感官评价、失重率、硬度、相对电导率、糖酸比、Vc含量、L*和hue值分别为5.4、3.18%、11.13N、39.05%、12.48、22.01mg/100g、37.84、32.81。  
      关键词:果蔬贮藏与加工;草莓;贮藏温度;呼吸强度;品质   
      2283
      |
      2672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杜娟丽, 田绅, 邵双全, 田长青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43
      摘要:本文将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长管道输送系统中的检测管道泄漏的实时模型法应用于液态氨制冷剂管路泄漏研究。并以R22制冷剂来模拟氨系统循环管路,根据动态及泄露实验研究特性,建立检漏、定位的实时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可以实现高效快速的检漏效果及确定漏点位置,检漏精度可达到3.0%,但定位精度及稳定性与漏点位置有关。这为冷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措施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制冷系统;冷库;制冷剂;管路泄漏;实时模型   
      2276
      |
      236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陈剑波, 孙坤, 聂琳杰, 陈雷田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49
      摘要:本文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设计出应用太阳能光伏光热及空气源的双热源热泵机组。使热泵与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结合组成太阳能热泵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PV/T)内循环水及空气源的能量制取生活热水,同时降低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内循环水的温度,从而降低太阳能光伏板的温度。通过实验测得机组在水冷蒸发侧进水温度20 ℃,热水出水温度50 ℃的额定工况下,制冷量为2.855 kW,制热量为3.594 kW,COP为3.6。机组在水-水工况及水-风工况下运行的节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空气源热泵,双热源热泵机组在满足家庭用生活热水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太阳能光伏光热的热量制取生活热水节能性显著。  
      关键词:光伏;空气源热泵;制冷量;性能系数   
      2459
      |
      2776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84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金听祥, 徐笑锋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55
      摘要:针对目前的家用空调系统,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基础,与国家电网并网,共同驱动空调工作的系统,称为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利用光伏发电技术,通过逆变器将太阳能提供的电力转变为220 V、50 Hz家用电源,实现与市电电网的并网,来共同驱动空调运行。利用焓差实验室,对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在连接100 W、135 W和185 W不同功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空调系统的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能稳定驱动运行。在标准工况下,与常规家用空调系统相比,制冷模式下,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的制冷功率分别减少52 W、78 W和104 W,能效比分别提高4.2%、5.5%和10.2%。制热模式下,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的制热功率分别减少68 W、84 W和116 W,性能系数分别提高6.4%、8%和11%。这表明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是可行的,还可以有效节能。  
      关键词:空调系统;光伏并网;太阳能电池板;能效比(EER);性能系数(COP)   
      2340
      |
      256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45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王海峰, 原惠惠, 李玉夺, 孙亚娟, 张守兵, 董闪闪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60
      摘要:为了解决多功能空调夏季单独制热水时,室外风机频繁启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多功能空调热水器。通过改进多功能空调热水器系统的室外风冷换热器,改变了风机的输入电压和转速,调节了风冷换热器的吸热量,使其在不同季节的各种模式下,均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通过实验找出了压缩机和风机稳定运行的临界输出电压,得到了与节流阀各个开度相对应的系统COP。与未改造前的系统相比,多功能空调热水器系统加入了变压器之后,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在室外环境温度为32 ℃,节流阀开度为0.4,变压器输出电压为160 V时,可达到夏季单独制热水模式的最佳工况,其COP为4.68。  
      关键词:空调热水器;变风量系统;节流阀;能效比   
      2234
      |
      265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蒋玉龙, 张素军, 李菊香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65
      摘要:建立了填充泡沫材料冰蓄冷板内冰融化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融化液态水自然对流的影响。分别数值模拟了填充开孔聚氨酯泡沫、泡沫铜的冰蓄冷板的融化过程,研究了泡沫材料冰蓄冷板融化过程的速率、温度分布、相界面移动等规律。进行了实验对比,验证分析了泡沫材料的孔隙参数对融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低导热系数泡沫材料可有效延长冰蓄冷板的释冷时间,该时间随泡沫孔密度的减小而增加、随孔隙率的增大而略减。填充高导热系数泡沫材料可有效改善冰蓄冷板温度分布,可加快冰融化速率,该速率随着泡沫孔隙率的减少而增加、随孔密度的减少而略增。  
      关键词:冰蓄冷;多孔材料;模拟;聚氨酯泡沫;孔隙参数   
      2392
      |
      254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9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齐亚茹, 刘妮, 张亚楠, 闫凯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74
      摘要:在研究空气源热泵产品的低温制热性能时,发现引入基于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强化补气(EVI)技术可使热泵应用于低温工况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论述了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压缩模型和不同强化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强化补气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差异。从数学模型、实验研究和创新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强化补气技术在低温空气源热泵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不同学者对强化补气系统在提高低温制热性能、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成果后得出,即使在-15 ℃的低温环境下,强化补气系统可使系统COP提高7.7%~25.0%,排气温度降低6.37 ℃~20.36 ℃。最后,对强化补气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强化补气;准二级压缩;经济器   
      2864
      |
      3754
      |
      9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82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盛伟, 刘桂信, 李飞, 李伟钊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81
      摘要:由吸气管与毛细管热交换形成的回热器对小型制冷装置的制冷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回热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毛细管外穿式、铝箔覆盖式、铜锡焊式、毛细管内穿式。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了制冷装置采用不同类型回热器时毛细管进出口温度、吸气管进出口温度、蒸发器温度以及压缩机吸排气温度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换热性能上看,毛细管内穿式回热器与铜锡焊式回热器的性能基本相同,从制冷装置总体制冷性能上看,毛细管内穿式回热器优于铜锡焊式,且比毛细管外穿式及铝箔覆盖式回热器同等条件下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17.4%,采用毛细管内穿式回热器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制冷性能。  
      关键词:回热器;性能测试;毛细管;小型制冷装置   
      2296
      |
      269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60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周璇, 蔡盼盼, 练斯甄, 闫军威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87
      摘要:针对冷水机组运行能效模型结构复杂、受运行参数影响较大、机理建模困难等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冷水机组运行能效预测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寻优,提高了模型的精度。论文以某商场中央空调离心式冷水机组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96组运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冷水机组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较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相对误差基本上在3%以内。最后分别采集夏季和过渡季两日的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因此,该模型能准确地反应冷水机组的运行能效,为冷水机组运行能效分析、故障诊断以及优化控制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冷水机组;运行能效;预测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机;粒子群算法   
      2289
      |
      2684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5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张顺波, 宁柏松, 陈友明, 刘慧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094
      摘要:为了提升含空气层冷辐射板的性能,本文建立一种新型含空气层冷辐射板的数学传热模型,由模型计算得到的辐射板供冷能力和表面平均温度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分别为9.20%和-4.00%,证明该传热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对辐射板冷冻水铜管与导热板的接触形式进行两种改造,利用已验证的传热模型对改进后的冷辐射板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条件下,空气层厚度减小为1 mm时两种辐射板的供冷能力分别提高了36.92 W/m2和33.19 W/m2;冷冻水平均温度每降低1 ℃、室内温度每升高1 ℃辐射板供冷能力分别平均提高7.46 W/m2和7.54 W/m2;辐射板表面最大温差几乎不变,抗结露能力良好。可见,改进后含空气薄层的冷辐射板供冷和抗结露性能良好,适合推广使用。  
      关键词:含空气层冷辐射板;供冷能力;抗结露;传热模型   
      2374
      |
      2696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罗仲, 张旭, 王胜己, 李翔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101
      摘要:为了探讨半导体制冷器用于家用除湿的潜力,本文利用半导体制冷器搭建了半导体除湿系统,待处理的湿空气先后流经冷热端肋片换热器,达到除湿的目的。在自然室温环境下,对空气温湿度、热电堆电压及处理风量等影响制冷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实验方法优化了半导体制冷器实际运行时的除湿能力及除湿效率,为半导体除湿机的设计及改进提供了实验依据。结合最佳工作电压,最佳处理风量的选取,在环境温度26 ℃,相对湿度65%工况下,本制冷器最大除湿量可达150 g/h,除湿效率0.37。  
      关键词:半导体制冷;除湿;性能优化;实验研究   
      3308
      |
      4678
      |
      1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46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颜吉亮, 王玉刚, 耿丽萍, 王清平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107
      摘要:热力膨胀阀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特性是影响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热力膨胀阀进行制冷剂实流检测。本文研制了制冷量范围为1.7~10 kW的热力膨胀阀容量测试台。该测试台以“膨胀阀进出口的压力值”为测试条件,避免了阀前高压部分设备流动阻力的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系统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为0.5%,控温精度为±0.5 ℃。在标准工况下取额定容量5.5 kW的H型热力膨胀阀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温度-开度、开度-流量、温度-流量关系特性分析得到在热力膨胀阀工作区域内,其温度与流量基本成线性比例关系。根据热力膨胀阀增益和滞环的定量分析,判别热力膨胀阀的性能优劣。  
      关键词: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开度;流量   
      13254
      |
      1068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71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赵菲, 张旭, 荆红彭, 关文强, 邳冠男, 杨瑞丽, 刘斌
      2015, 3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5.113
      摘要:以毛豆为试材,研究了﹣35 ℃鼓风冻结(风速8 m/s)、﹣35 ℃静止冻结和﹣18 ℃静止冻结三种冻结方式对毛豆冻结温度变化曲线及冷冻毛豆在﹣18 ℃冻藏过程中解冻后汁液流失率、硬度、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为选择适宜的毛豆速冻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5 ℃鼓风冻结冷冻速度最快,毛豆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短,仅为40 s,而﹣35 ℃和﹣18 ℃静止冻结所用时间分别为6 min和1 h左右。三种不同冻结方法对冷冻毛豆贮藏过程中解冻后的质构和汁液流失率,及冻藏过程中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有显著影响。毛豆冻结过程中冻结温度越低、风速越高,毛豆冻藏过程中的质构、细胞膜完整性和营养成分等劣变速度越慢。﹣35 ℃鼓风冻结的毛豆在冻藏过程中品质显著好于﹣18 ℃静止冻结,是较好的毛豆冻结方法。  
      关键词:毛豆;速冻;冻结速率;冻藏   
      3170
      |
      3707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7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