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5年第36卷第4期
    • 钱春潮, 徐洪波, 邵双全, 田长青, 周光辉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01
      摘要:本文建立了以R134a为冷却工质的封闭式喷雾冷却系统,研究了工质过冷度、质量流量和热流密度对喷雾冷却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其中,工质过冷度由喷嘴入口前的过冷段控制,质量流量通过变频齿轮泵调节,热流密度通过改变加热电源电压和电流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量保持不变时,改变过冷度对热源表面温度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在热流密度和过冷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系统存在一个临界质量流量值,在质量流量达到临界值之前,热源表面温度随质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质量流量高于临界值时,热源表面温度随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升高;当质量流量和过冷度保持不变时,存在一个热流密度使液滴的蒸发量等于补充量,在此热流密度下热源表面系数能达到最大。  
      关键词:喷雾冷却;传热系数;过冷度;热流密度;质量流量;R134a   
      13901
      |
      12647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宋昱龙, 唐学平, 王守国, 杨东方, 曹锋, 王冬青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07
      摘要:为了研究气体冷却器换热面积及其内部制冷剂质量流速对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及其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变换热面积和变质量流速的气体冷却器数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当CO2质量流速不变时,增加气体冷却器的换热面积可以提高系统制热量及制热能效比;但由于压降的影响,增加气体冷却器内CO2质量流速而换热面积不变时,系统的性能系数会先上升后降低。同时,气体冷却器换热面积的增加会使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降低,气体冷却器内CO2质量流速的升高会使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升高,因此在跨临界CO2热泵设计中,确定气体冷却器换热面积及质量流速对系统获得较高的COP并维持最优排气压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超临界状态;气体冷却器;最优排气压力;CO2   
      3232
      |
      2681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2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陈焕新, 刘江岩, 胡云鹏, 李冠男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16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空调数据的主要来源,从空调研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空调数据的用途;围绕空调产品和空调企业,梳理了空调领域大数据的产生原因及来源;空调大数据的多度量性、多维度性、地域性等特点对数据挖掘提出了挑战;探讨了大数据在空调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在空调系统优化、故障诊断、建筑能耗与维护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和资金分配、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方面的用途;通过挖掘海量空调数据可以预测用户行为,表明空调领域大数据安全防护应当得到重视。  
      关键词:数据挖掘;制冷空调;故障诊断;能耗分析   
      13906
      |
      13325
      |
      1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0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吴学红, 李伟平, 王立勋, 赵鑫利, 吕彦力, 龚毅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23
      摘要:为改善冷藏陈列柜性能,降低柜内食品温度,抑制融霜期间食品温度的回升,利用热管的高导热性和相变材料的蓄冷特性,将冷藏陈列柜的搁架设计成由热管和相变材料构成的复合式搁架。通过实验研究填充三种相变材料(RT3、RT4、RT5)的搁架的传热和蓄冷特性以及对冷藏陈列柜中食品包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比未改进的搁架,填充RT3的复合搁架上食品包温度降低13.7%~80%,温升减小53.3%~70%;填充RT4的复合搁架上食品包温度降低20%~83.3%,温升减小83.3%~87.5%;填充RT5的复合搁架上食品包温度回升减小66.7%~75%。三种复合搁架相比较,填充RT4的复合搁架上各层、各排食品包平均温度最低,均在5 ℃以内,因此RT4相变材料蓄冷效果最好。  
      关键词:蓄冷;相变材料;食品温度;热管;冷藏陈列柜   
      2755
      |
      2449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田丽亭, 高永坤, 王佳丽, 闵春华, 杨历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29
      摘要:在Re = 4800~10200范围内,实验研究了矩形通道内圆管侧后方两排三角小翼V形阵列布置的强化换热特性,比较了三角小翼V形阵列布置和单排大三角小翼布置的换热差异,研究了攻角、翼高和排列间距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小翼V形阵列的Nu数比单排大三角小翼平均增加4.9%,且随着阵列中翼片前后排间距的增加,换热呈增强趋势。对于三角小翼V形阵列和单排大三角小翼,随着小翼攻角的增加,通道换热先增加后减小,最佳攻角均为α=60°,随着小翼翼高的增加,通道换热单调增加。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V形三角小翼阵列和单排大三角小翼的Nu数无量纲关联式,为管翅式换热器中三角小翼的布置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管翅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纵向涡;实验研究   
      2480
      |
      233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63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李宁, 崔增光, 张信荣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35
      摘要: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基于遗传算法和火积耗散理论的传热优化方法,并进行了风机盘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在对板翅管式结构的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建模的基础上,针对两种不同的应用工况,即供冷用干式风机盘管换热器和供暖型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和分析。优化目标选取了换热器的火积耗散热阻,而设计变量分别选取管间距、排间距、换热管外径、翅片间距和翅片数。为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还计算了换热器的换热量、空气侧和水侧阻力损失、总泵功和换热器效能。优化设计结果显示,在特定的设计参数和限制条件下,不仅换热器的火积耗散热阻值降低,其他方面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优化设计;遗传算法;火积耗散;板翅管式换热器;风机盘管   
      2627
      |
      2276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3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刘鹏鹏, 盛伟, 焦中彦, 高旭阳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45
      摘要:自复叠制冷因制冷温区较宽,在普冷、深冷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介绍自复叠制冷技术的应用和原理的基础上,与单级压缩、两级压缩及复叠式制冷技术进行比较,指出了自复叠制冷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从自复叠制冷技术流程及混合制冷剂选择和配比两方面,对当前自复叠制冷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并指出该技术在系统流程设计和混合工质的选择和配比方面未来的发展动向,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复叠制冷;发展现状;混合工质;循环流程   
      2407
      |
      2388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5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张丽, 徐士鸣, 都萍, 杨春光, 高红岩, 舒卫华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52
      摘要:为了提高小型自复叠制冷装置中CO2和丙烷的分离效率,在循环中增设了分凝器。分析了CO2浓度、冷凝器出口蒸汽干度及分凝器高压侧出口温度对带有分凝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质量浓度从0.22上升到0.31时,实验和理论计算的蒸发温度分别升高了6.8 K和5.7 K,相应的COP分别提高了68.3%和24.9%。当冷凝器出口蒸汽干度从0.5增加到0.9时,蒸发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在干度等于0.7时达到了211.37 K的最低值;COP陡降了98.8%。此外,分凝器高压侧出口温度升高8.21 K导致蒸发温度升高了1.41 K,COP增加了21.3%。  
      关键词:自复叠制冷循环;分凝器;天然制冷剂;CO2;丙烷   
      2843
      |
      270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55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葛琪林, 柳建华, 张良, 张慧晨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58
      摘要:在内径为2 mm的水平不锈钢微通道内对R410A的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质量流率为200~600 kg/(m2?s),热流密度的范围为5~15 kW/m2,干度的范围为0~0.8,饱和温度为0 ℃和5 ℃。结果显示,当干度大于0.5时,随着热流密度的上升,沸腾换热系数显著上升,其平均增幅分别达到了4.6%和7.7%。当干度小于0.5时,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十分微弱。随着质量流率的上升,换热系数均出现了小幅上升,其平均增幅也分别达到了1.1%和2%。而饱和温度对换热系数则几乎没有影响。随后,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又与Choi K I等以及Ebisu T等在内径分别为1.5 mm, 3 mm和6.4 mm管道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相似工况下,随着管径的下降,当干度小于0.5时,换热系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平均增幅分别达到了18.4%,23.6%和19.5%。  
      关键词:微通道;沸腾换热系数;实验研究;R410A   
      13509
      |
      12666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87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郑立星, 邓建强, 何阳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66
      摘要:两级蒸发引射制冷循环中通过二级蒸发器不仅能调节引射器出口干度还能提高系统效率。通过改变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对两级蒸发引射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并与改变引射器面积比的调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气冷器压力、第一蒸发器压力和压缩机流量都随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引射器面积比越大,气冷器压力越高而蒸发器压力和压缩机流量越低。同时,系统引射系数随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制冷量和COP则升高,尤其是在小引射系数下,系统制冷量和COP提高的更为明显。本研究为引射循环提供了另外一种良好的调控思路。  
      关键词:引射制冷系统;两级蒸发;系统性能;二氧化碳   
      2886
      |
      2571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27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欧阳新萍, 刘超, 林梦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72
      摘要:实验研究了近共沸制冷工质R404A与非共沸制冷工质R407C在水平强化换热管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采用“Wilson图解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对于R404A和R407C,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系数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与纯工质冷凝时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近共沸或非共沸工质凝结过程中,某些组分的凝结会遇到其它组分的凝结气膜热阻所造成的;随着过冷度增加,易挥发组分开始凝结,气膜变薄,冷凝传热系数增大。R407C在强化换热管管外的凝结换热系数比R404A要小70%左右,这是由于R407C的温度滑移较R404A要大,管外形成的凝结扩散气膜造成的影响更大。R407C在高热流密度工况下的换热效果提升明显,故应尽量工作在高热流密度区域。  
      关键词:强化传热;凝结换热;R404A;R407C   
      3059
      |
      3287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37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潘亚梅, 黄虎, 张忠斌, 史敏, 张文婷, 马浩天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78
      摘要:为分析现行国标规定的干湿球温度允差对空调机组能效的影响,采用空气焓差性能测试方法,控制环境干湿球温度在GB/T 17758—2010规定的读数允差±1 ℃/±0.5 ℃内波动,测定风管送风式热泵试验样机的制冷量与能效比。实验结果表明,室内外侧干球温度达允差下限﹣1 ℃,室内外侧湿球温度达允差上限+0.5 ℃时,机组处于最佳制冷工况,EER为2.80,高于标准工况测量值达3.26%。室内侧湿球温度对EER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0464;其次是室外侧干球温度,对EER的影响系数为﹣0.0340。将干湿球温度允差严格为±0.3 ℃/±0.1 ℃,EER测定误差将由±3.5%降低至±1%,可更准确评定机组的能效等级。  
      关键词:制冷性能实验;能效比;实验工况;干湿球温度;允差   
      13932
      |
      1196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1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郝鹏飞, 王沣浩, 王志华, 王甜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85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系统基础上增加了除湿换热器和蓄热装置,其运行方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再生模式两种。针对此新型系统,本文搭建了实验台,并通过研究发现,该系统在室外温度为﹣3 ℃、0 ℃和3 ℃、RH(相对湿度)为85%的工况下可以保持无霜运行时间分别为32 min、34 min和36 min;且在再生模式下能够满足干燥剂的再生,保证系统了的持续供热。此外,与逆循环除霜系统相比,在﹣3 ℃和3 ℃,RH为85%下,COP分别高17.9%和3.4%,表明在低温环境下,该系统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无霜;固体干燥剂;蓄热装置;热水器   
      2935
      |
      2531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6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孟建军, 武卫东, 唐恒博, 张华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92
      摘要:为了提高多联机夏季运行制冷能力和COP并解决系统冬季运行因蒸发温度降低而导致的系统制热量衰减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兼具有蓄冷和蓄热功能的多联机蓄能空调系统,并进行了蓄冰、融冰释冷、蓄热、释热等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夜间用电低谷蓄冰模式运行时间约8 h,能够蓄存380 MJ的冷量,用于增加白天运行时制冷剂的过冷度,铜管外结冰厚度约为35 mm,能够保证系统融冰供冷8 h;在释冷运行模式下机组制冷量可提高29%,COP提高到136.4%;在(冬季)夜间低谷时蓄能桶中贮存热水,白天释热运行模式下,通过提高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蒸发温度解决了系统制热量衰减的问题,并缓解了机组结霜现象。  
      关键词:空调机组;过冷度;多联机;蓄能   
      13593
      |
      13136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81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胡张保, 张志伟, 金听祥, 邵双全, 张海南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098
      摘要: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分离式热管的蒸发器,在充液率为80%~150%之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微通道蒸发器换热量、管壁温度分布及系统EER,分析了不同充液率下微通道蒸发器的工作状态,计算了蒸发器传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微通道蒸发器换热量随室内外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式热管最佳充液率为120%左右。此外,与翅片管蒸发器进行了实验对比,在换热量相当的条件下,微通道蒸发器重量减轻了45%,系统工质充注量降低了51.9%,系统EER提高了2.8%。  
      关键词:分离式热管;微通道换热器;充液率   
      3100
      |
      2463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86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关文强, 许立兴, 刘敬斌, 刘斌, 张德权, 赵菲, 荆红彭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103
      摘要:在﹣2.5 ℃的冰温和0 ℃、4 ℃三种温度条件下贮藏排酸后的鲜牛肉,定期测定牛肉出汁率、TPA指标、色泽、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微生物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为鲜牛肉的精准冰温保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冰温库库温稳定,在4 ℃、0 ℃和﹣2.5 ℃条件下贮藏的牛肉,有效保鲜期分别为8天、15天和24天。在﹣2.5 ℃条件下贮藏24天时,鲜牛肉pH值为5.59,TVB-N含量为15.39 mg/100 g,微生物菌落总数为2.2×106CFU/g,色泽鲜红,无腐败异味出现。与4 ℃和0 ℃相比,﹣2.5 ℃冰温能够有效保持牛肉的颜色,减少出汁率,减缓pH值和TVB-N含量增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延长生鲜牛肉的贮藏保鲜时间。  
      关键词:牛肉;冰温;贮藏保鲜;品质   
      2481
      |
      2250
      |
      8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938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刘立, 李代禧, 郭柏松, 潘琦, 余华星, 柴培, 刘宝林, 杨春生
      2015, 36(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5.04.111
      摘要:热敏性蛋白药物胰岛素的热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制备方式和保存条件等影响而失活。故本研究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冻干样品中胰岛素的效价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冻干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等重要参数,来研究胚胎发育晚期富集蛋白特征片段(LEA-motif, LEAM)和海藻糖冻干保护剂对胰岛素冻干保护效果的影响。冻干实验表明,两种保护剂均对胰岛素的活性具有保护效果,且LEAM的活性保护效果优于海藻糖。在效价和热稳定性方面,LEAM保护的胰岛素冻干品均高于海藻糖保护的胰岛素冻干样品。更为重要的是,两种保护剂协同保护时,少量海藻糖对于LEAM的保护特性具有增效作用。在冻干过程中,可有效提升药物玻璃态的稳定性,防止热致变性失活。由此可见,这种LEAM和海藻糖保护剂复合保护方法有望也可以应用在热敏性蛋白药物冻干粉针制备过程以保护药物活性。  
      关键词:LEA蛋白特征片段;胰岛素;海藻糖;冷冻干燥;活性保护   
      2389
      |
      243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5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