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4年第35卷第5期
    • 袁晓蓉, 高赞军, 王学会, 徐象国, 陈光明, 韩晓红
      2014, 35(5): 1-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1
      摘要:针对混合制冷剂等挥发性混合物粘度测量的需要,研制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测量低沸点混合物粘度的旋转式毛细管粘度计。该新型粘度测量装置在压力容器内嵌入旋转式毛细管粘度计,将旋转法升液和压力容器承压结合起来,避免了传统密封型毛细管粘度计由于抽放气的升液方式而导致混合物成分的变化,可以实现在较高压力下循环测量挥发性混合物溶液的粘度。采用R22和R290对旋转式毛细管粘度计进行了标定,并用R410A对粘度计的测量精度和性能进行了评价,粘度测量值与文献值最大相对偏差为0?81%。  
      关键词:混合制冷剂;粘度;旋转式毛细管粘度计;低沸点液体;高压   
      1962
      |
      244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49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刘亚哲, 臧润清
      2014, 35(5): 61-6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11
      摘要:以4台不同的冷风机为研究对象,在校准箱温度为4℃、0℃、-4℃、-8℃、-12℃、-16℃、-20℃六种工况下,利用空气侧热平衡法和制冷剂侧焓差法精确测试出不同冷风机的供冷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供冷量和传热系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曲线,对影响冷风机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生产工艺、制造水平、风量和结构等方面总结出不同冷风机传热系数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冷风机的设计及生产加工水平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冷风机;热平衡法;焓差法;供冷量;传热系数   
      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354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施玉洁, 岳良, 金苏敏, 金鹰
      2014, 35(5): 114-11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21
      摘要:目前国内铁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牵引变流器作为高速机车核心部件之一,对其有效的散热可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因此研究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很有必要。通过搭建风洞实验台,研究空气进口温度25~45℃、迎面风速5~7 m/s时板翅式热管散热器的换热特性,得到散热器的工作散热量,基板工作温度以及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工作过程中散热器基板的工作温度在70~90℃之间;基板温度升高,换热量也随之增大;散热器换热量受进口空气温度的影响大于受迎面风速的影响。  
      关键词:牵引变流器;散热器;热管;散热量   
      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352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姜林林, 柳建华, 张良, 丁杨, 翁晶凯, 吴昊
      2014, 35(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105
      摘要:介绍了湿式与金属填料叠加的除尘器的结构、综合除尘机理及其它有效的功能,可有效克服传统纤维过滤器的不足。实验测试了在不同气流流速下和不同喷淋密度下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风速1.2 m/s、喷淋密度1.0 m3/h时,湿式金属填料过滤系统除尘效率可到75%,可应用于集中式中央空调或通风系统中。  
      关键词:湿式过滤;金属填料;喷淋密度;过滤效率   
      2082
      |
      42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504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 赵阳, 陈燕燕, 罗二仓, 周远
      2014, 35(5): 7-1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2
      摘要:采用蒸气压缩循环的传统热泵在较低的环境温度工况下工作时,其运行效果及效率均有所下降,对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泵系统,即由直线电机驱动的双作用行波热声热泵环路系统,并在模拟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取环路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单元搭建了系统测试实验平台。通过改变运行工况,对双作用热声热泵的核心部件进行了初步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且实验重复性较好。在现有实验条件下,环境温度-20℃,供热温度50℃,热泵核心部件净消耗声功不超过200 W,单元热泵实验台的泵热量最高可达到260 W,此时制热COP可达到2?1。通过调节声场特性改变输入到系统中的声功,在上述温度工况下可获得最大制热COP为2?4  
      关键词:低温热泵;行波双作用;热声热机;交变流动   
      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2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陈杨华, 李钰, 郭文帅, 陈非凡, 陈姮
      2014, 35(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110
      摘要:针对石蜡导热系数低,传热性能差的缺点,采用向其中添加碳纳米管来改善其导热性能。实验制备了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1%、2%和5%的石蜡基复合相变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传导系数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变性能,导热性能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大,相变焓有所减小。质量分数为5%的石蜡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相变温度为4~8 ℃,相变焓为137.6~142.7 kJ/kg,比纯石蜡下降了约18%,液态导热系数为0.28 W/(m?K),比纯石蜡提高了40%,稳定性较好,可作为蓄冷材料广泛应用于蓄冷系统。  
      关键词:热性能;蓄冷材料;石蜡;碳纳米管   
      2081
      |
      46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503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 石芳芳, 邱利民, 于川, 张林, 宋佳, 严仁远
      2014, 35(5): 14-1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3
      摘要:如何在加快治理大气环境的同时,营造洁净健康的室内空气环境,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持续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室内空气净化主要技术的原理及特点,指出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当前主流室内空气净化产品中应用的净化技术进行梳理,总结了空气净化技术的组合原则,即主要根据室内污染物类型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并利用净化技术间的协同效应,以使室内空气得到全面净化。本文还对未来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利用净化技术间的协同效应,研究更为有效的综合净化技术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关键词:室内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技术;空气净化器;协同效应   
      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30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张长兴, 胡松涛, 宋伟, 彭冬根
      2014, 35(5): 19-2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4
      摘要:为研究运行控制策略对地源热泵系统应用节能性的影响,以青岛地区某住宅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负荷侧回水温度作为热泵机组群控策略的控制指标,对2008~2009年冬季(142天)运行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了地源侧和负荷侧在控制策略下的温度响应,对比了典型工作日热泵机组运行台数、系统COP与热负荷的关系。实测结果表明,热泵系统能够根据控制策略的要求,实现热泵机组的自动启停,保证了负荷侧供水温度的稳定性,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系统的群控策略体现了较强的适应性。热泵系统负荷率在15?6%~32?2%的实际运行工况下,日运行COP值高于2?8,显示了较好的节能效果,为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机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群控策略;热负荷率;负荷侧回水温度;COP   
      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18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姜小伟, 梁彩华
      2014, 35(5): 25-29.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5
      摘要:中央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而热湿分段处理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下实现节能运行具有明显优势。在热湿分段处理空调系统实验台上进行了冷水机组串联运行的实验,研究了该系统在部分负荷下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负荷相同时,热湿分段处理空调系统冷水机组串联运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为常规空调系统的81?5%。当负荷百分比从81?5%降低到50%,热湿分段处理空调系统冷水机组平均COP由3?13提高到4?16,表明在部分负荷下,热湿分段处理空调系统具有较大节能潜力。  
      关键词:空调系统;热湿分段处理;部分负荷;节能   
      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2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马建荣, 夏少丹, 蔡博达, 吴疆, 罗定鑫, 冯腾飞, 陈星龙, 刘金平, 刘雪峰, 罗文海
      2014, 35(5): 30-37.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6
      摘要:受限空间下冷却塔容易产生回流和飘水,回流和飘水对冷却塔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索。以机械通风横流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回流的基础上,建立了热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测实验证。分析了飘水对模拟计算精度影响和不同条件下回流对冷却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飘水造成进风温度的相对误差最大达到14?4%,而相对湿度更是达到26%;回流影响冷却塔的冷却能力,且回流率越高,对冷却能力影响越大。当回流率增加到50%,换热量减少40?68%。  
      关键词:热力学模型;横流冷却塔;回流;飘水   
      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22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黄翔, 孙哲, 刘佳莉
      2014, 35(5): 38-43.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7
      摘要:设计研究了一种蒸发冷却与半导体制冷相结合的分体式蒸发空调器,探讨了其原理及三种运行模式。总结出该分体式蒸发空调器的主要设计步骤。对样机进行了实验,得出了该分体式蒸发空调器的出水、出风温度。结果表明,室外机出风温度高于室外湿球温度3~4℃。室外机出水温度低于室外湿球温度1~2℃,经过半导体制冷再次温降后,可低于室外湿球温度4~5℃。依据实验结果,结合气象数据,计算得出该分体式蒸发空调器在我国288个城市的出风、出水温度结果。计算得出,该分体式蒸发空调器可在我国西北地区等高温低湿地区广泛采用,适用率超过90%。  
      关键词:蒸发冷却;半导体制冷;分体式蒸发空调器;亚湿球效率;适用性   
      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3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申江, 路坤仑, 刘丽, 张聪
      2014, 35(5): 44-4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8
      摘要:利用自主设计的顺流式椭圆管型蒸发式冷凝器性能实验台,研究风量和水量对其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迎面风速和喷淋密度的大小,得出单位传热面积最佳风量水量配比值为299?9 m3/( h?m2)、0?63 kg/( h?m2);相对应的最佳迎面风速和喷淋密度分别是3?28 m/s和0?057 kg/( m?s);测得干工况运行传热系数为正常工况的1/10,充分证明蒸发式冷凝器主要利用潜热带走热量;并指出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整个系统的性能,保证EER达到最佳值。  
      关键词:蒸发式冷凝器;风量;水量;传热传质   
      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谢如鹤, 吕宁, 刘广海
      2014, 35(5): 49-54.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09
      摘要:冷藏运输单元的空气渗透对内部货物温度及冷藏运输能耗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分析冷藏运输装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渗风时漏气量的缝隙法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对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分析,得出该方法适用于动态渗风研究,动态渗风量受车速和内部流动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冷藏运输;动态渗风;缝隙法;漏气量   
      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350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 尚海涛, 凌建刚, 朱麟, 康孟利, 俞静芬, 林旭东
      2014, 35(5): 55-60.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5.010
      摘要:为了研究葡萄冰温贮藏技术的适宜性和明确最佳冰温贮藏温度,测定分析了果实、果浆和果梗的冰点,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腐烂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梗的冰点最高,是贮藏温度的限制性因素;果实和果浆冰点与TSS呈现高度负相关,果浆冰点较果实冰点高约0?7℃,可通过速测TSS来估算果实果浆冰点,但果梗榨汁难度大而无法速测;贮藏温度越低,腐烂率越低,1~0℃、0~-1℃、-1~-2℃、-2~-3℃,90 d腐烂率分别为9?5%、4?9%、3?3%、2?2%,但冻害风险性却越大,-1~-2℃轻微冻害,-2~-3℃严重冻害。葡萄贮藏温度的确定需首要防止果梗冻害,贮藏温度以0~-1℃为最佳,而如贮藏对果梗品质无  
      关键词:食品包装与储藏;冰温贮藏;冰点;葡萄;果梗;贮藏温度   
      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49436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