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本届青年编委会
历届青年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优秀论文
2024
2023
2022
作者指南
操作指引
投稿须知
评审流程
文章处理费
出版道德声明
下载中心
期刊协议
版权归属
开放获取
期刊订阅
邮寄信息
联系合作
联系我们
媒体合作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本届青年编委会
历届青年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优秀论文
2024
2023
2022
作者指南
操作指引
投稿须知
评审流程
文章处理费
出版道德声明
下载中心
期刊协议
版权归属
开放获取
期刊订阅
邮寄信息
联系合作
联系我们
媒体合作
最新刊期
2014年第35卷第2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压差下静止氨水表面吸收特性研究
董曼, 夏再忠, 王如竹, 杜帅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01
摘要:基于对大压差下静止氨水溶液表面吸收氨蒸气过程中热质传递现象的分析,建立了该吸收过程传热传质相互耦合的数学物理模型。在氨蒸气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推导出氨水溶液温度场、浓度场以及表征相界面传质的无量纲准则数的理论表达式,结果证明:相界面处氨浓度、温度均为定值,该值只取决于吸收的初始条件。在引入氨水相平衡方程的前提下,拟合出了传质准则数与初始压差、氨水溶液初始参数的半经验关联式,获得了一定初始条件下时均传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显示:在吸收开始时,时均传质量最大,随着吸收时间的增加,时均传质量迅速下降。
关键词:氨水吸收;传热传质;数学模型;传质关联式
1851
|
190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基于运行策略的某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分析
武佳琛, 张旭, 周翔, 刘海霞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06
摘要:以华东地区的某大型客站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系统的连续实地测试,在其供冷季节的实测数据基础上,分析系统运行策略对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性能和机组性能的影响,提出其运行策略的优化途径,并以系统仿真软件TRNSYS为平台,搭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模拟系统多年运行,分析三种运行策略的可行性,认为夜间间歇的地源热泵机组优先制冷的运行方式,有利于系统的多年稳定运行,是较优的运行策略。
关键词: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地埋管换热特性;运行数据;系统模拟仿真
1706
|
195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套管式冷凝器的应用研究
芮胜军, 张华, 王洪年, 李娟娟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13
摘要:自复叠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型制冷装置,制取-40℃~-150℃之间的低温环境。套管式冷凝器在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常用作冷凝设备,其特性与结构深刻地影响着制冷装置系统。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构尺寸;在冷凝压力2.0 MPa,当R600a和R23 混合工质的质量分数为7:3时,计算其冷凝负荷为1610W;根据混合工质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确定套管式冷凝器长度为4.842m。最后对不同冷凝水流量的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蒸发温度,以及冷却水进出口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自动复叠制冷;混合工质;冷凝器设计;套管式冷凝器
1810
|
207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98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制冷用水平降膜式蒸发器研究进展
王学会, 袁晓蓉, 吴美, 高赞军, 徐英杰, 韩晓红, 陈光明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19
摘要:降膜式蒸发器目前已经在牛奶、制药、化工、海水淡化等行业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商业应用。它从1990年以后开始应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目前针对制冷用水平降膜式蒸发器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明确各个参数对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由于降膜式蒸发器的独特结构和内部传热传质的复杂性,这些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在表述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水平降膜式蒸发器,着重讨论了布液器的结构与高度、管束(包括管径、管排数、管道表面形状)、制冷剂(流态、流量)等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由于经验关联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优势,还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关联式及其适用的范围,文章将为制冷用降膜式蒸发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降膜式蒸发器;水平管;综述;传热
1749
|
364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7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一种全管束配水的蒸发式冷凝器及其风阻实验研究
李泰宇, 欧阳新萍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30
摘要:全管束配水方式的特点是对每根工艺管单独配水。实验研究了喷淋水量和迎面风速对全管束配水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流动阻力的影响,并与常规集中配水方式进行了对比。实验是在喷淋量为0.5~1.2 m3/h,迎面风速为0.5~4.0 m/s下进行。结果表明,在顺流及逆流状态下,喷淋量为1.2 m3/h时,全管束配水蒸发式冷凝器管外空气流动阻力比集中配水蒸发式冷凝器,平均减少11.5%及49.7%。当逆流流动时,全管束配水空气流动阻力突增点的迎面风速为3.5 m/s,高于集中配水蒸发式冷凝器。全管束配水蒸发式冷凝器与常规蒸发式冷凝器相比,应用于制冷系统中可节能2%左右。
关键词:蒸发式冷凝器;配水方式;管外流动阻力;实验研究
1755
|
204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10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受限空间中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分析
张杰, 谷波, 方继华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36
摘要:受限空间翅片管换热器,是指由于总体框架尺寸的限制,部分结构参数被限定的换热器。为研究此类翅片管换热器的在换热传质时的不同特性,基于空调箱中的有限空间结构模型,建立适用于此类换热器计算的集总参数模型。利用二分迭代法求解的结果表明模型可高效精准地计算出翅片管换热器沿气流方向的排数,并且当任意工况参数或者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时,此模型也可分析预测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变化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模型计算所得的各性能参数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其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2%,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8%。通过焓差实验台测定和分析翅片管换热器的制冷量和压降随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不仅优化换热器的设计,并为换热器运行调节方法的选取提供依据。
关键词:受限空间;翅片管换热器;设计模型;性能分析
1824
|
218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62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纳米溴化锂溶液稳定性及其沸腾温度研究
王亮亮, 解国珍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44
摘要:对既有溴化锂溶液、纳米微粒及其相应分散剂配制的纳米溶液,对比测试其与纯溴化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沸腾温度,探讨了该纳米溶液的热物性及其稳定性。实验发现,添加纳米微粒溶液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经过温度工艺处理后,发现溶液中纳米微粒的颗粒度降低,纳米微粒在溴化锂溶液中几乎完全溶解,纳米溶液显现出很好的稳定性,其表面张力和沸腾温度均比纯溴化锂溶液有所降低。研究表明,最佳组份配制的纳米溶液与纳米微粒和相关分散剂有关,经过严格温度处理工艺流程,可获得稳定性、热物性良好的纳米溴化锂溶液,有利于在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纳米溴化锂溶液;对比分析法;稳定性;沸腾温度
1721
|
208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03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吸气状态与排气温度的实验研究
杨丽辉, 陶乐仁, 陶宏, 范立娜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49
摘要:利用变频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实验台,研究了压缩机吸气带液对系统性能和排气温度的影响,以寻求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有效、安全的方法。结果表明了在大部分空调工况和运转频率下,当吸气干度约为0.95~0.98时,系统制冷量和COP达到最大值,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显著降低至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等熵压缩排气温度。考虑到运行的安全性,吸气干度合适的范围为0.95~0.98。
关键词:排气温度;吸气干度;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实验研究
1928
|
267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596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电动汽车空调热泵型涡旋压缩机结构分析
唐景春, 左承基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54
摘要: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冬季采暖问题,并针对冬季空调工况下压缩机单级压比增大的运行特性,以涡旋压缩机的制热性能系数为热力学优化目标函数,确定了制冷剂循环系统中的最佳补气压力,优化了涡旋压缩机静涡旋盘上的中间补气口的几何位置和形状,使其具备了准双级压缩功能。将研发的热泵型电动涡旋压缩机安装于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利用空气焓差法对系统进行了制热、制冷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静涡旋盘结构优化后的热泵型电动涡旋压缩机,其制热和制冷能力可以满足5人座电动汽车司乘人员的冬季和夏季舒适性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制热和制冷性能系数,从而提升了汽车空调系统热泵循环和制冷循环的热经济性,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电动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热泵;优化;性能实验
2058
|
33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70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反循环除霜对热泵用螺杆制冷压缩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华根, 邢子文, 束鹏程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59
摘要: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热泵产品中。针对风冷热泵用双螺杆制冷压缩机在反循环除霜过程中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反循环除霜时对压缩机的冲击比较大,压缩机排气压力急剧下降到0.65MPa才逐渐上升,而吸气压力先直线上升,接着快速下降,甚至到0.1MPa,然后才逐步上升,并和排气压力一样出现了较为强烈的波动;压缩机功率出现了类似排气压力的变化趋势;吸、排气温度的变化则缓和许多,排气温度先是由90℃下降到75℃,然后逐渐上高,最高至100℃左右,然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而吸气温度先升高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逐渐下降;系统制热量逐渐下降,随后向循环水提供冷量,随着制冷工况的进行,供冷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对反循环除霜对制冷压缩机影响的研究为提高风冷热泵中压缩机的可靠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反循环除霜;风冷热泵;螺杆制冷压缩机;实验研究
1898
|
203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592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的振动分析及优化
李春银, 王树林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63
摘要:通过对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排气阀片的运动分析,建立了阀片振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固有频率和各点的振动位移,并结合UG NX Nastran模态计算结果,确定了排气阀片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基于振动分析的优化设计表明,阀片厚度选取为0.305mm时,压缩机制冷效率达到了最高点。而测试结果证明,压缩机的噪声和排气脉动也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两者均都低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W标准”的规定上限,表明排气阀片的振动分析与优化设计是合理的。研究结果对控制排气阀片振动,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以及降低压缩机排气脉动和噪声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优化设计;模态分析
1827
|
236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86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金属基复合吸附剂的吸湿性能测试
胡雷鸣, 葛天舒, 江宇, 王如竹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69
摘要:金属基复合吸附剂是将复合吸附剂涂覆于铝箔表面制成。选用不同粒径的硅胶作为基质制作样片,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大粒径的硅胶有利于提高铝箔表面的吸附剂涂覆量。采用优选粒径的硅胶制作样片,并对比复合吸附剂样片和单一硅胶样片的吸湿性能。在材料初始完全干燥,且吸湿条件恒定的情况下,卤素盐复合吸附剂吸湿速率更快,且最大吸湿量比硅胶高30%~45%,其中氯化锂复合吸附剂吸湿速率和最大吸湿量高于氯化钙复合吸附剂;在材料初始未进行干燥处理,且在吸湿,放湿工况周期性切换的情况下,复合吸附剂循环吸湿量比硅胶高出70%~120%,且高相对湿度的吸湿条件下,氯化钙循环吸湿量比氯化锂复合吸附剂高。
关键词:除湿材料;金属基复合吸附剂;对比实验;动态吸湿性能
1753
|
226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93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近共沸制冷剂R290/R134a PVTx性质的实验研究
杨喜, 祁影霞, 陈伟, 张华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76
摘要:为了获得混合制冷剂R134a/R290的热物性数据,搭建了高精度PVTx实验系统。以Burnett法为基础,测定了R134a/R290质量分数为50%/50%、55%/45%和60%/40%在温度为252K-320K的PVT性质,并且拟合了三种不同配比的混合工质的气态维里方程。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平均误差为1%左右,具有较好的重合度。
关键词:R134a/R290;PVTx;维里方程
1956
|
214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5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冷冻脱硅氧烷系统非稳态缓冲期对比实验研究
李雅清, 黄虎, 张忠斌, 吴未立, 王慧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82
摘要:冷冻脱硅氧烷系统从开机到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存在一个较长的非稳态缓冲时间段,这个过程降低了系统的脱硅氧烷处理效率和系统稳定性。这篇论文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拟合出在缓冲时间段内两组蒸发器进、出口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探讨了预冷器蒸发器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自身热惰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两个问题对非稳态缓冲期的影响结果。
关键词:冷冻脱硅氧烷系统;非稳态;实验研究;耦合;热惰性
1731
|
23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68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一种新型热湿独立控制系统冬季工况下的实验研究
黄溢, 江宇, 葛天舒, 王如竹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87
摘要:热湿独立控制系统对显热和潜热负荷分开独立处理和控制,通常比传统热泵空调系统高效节能。在冬季工况下对一种新型的湿负荷处理系统(DESICA)以及其与VRV组合构成的热湿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将实验结果与传统全热交换器(HRV)和VRV构成的复合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HRV&VRV复合系统相比,DESICA&VRV复合系统能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室温21℃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同时,DESICA&VRV系统的能耗降低9%。
关键词:热湿独立控制;舒适度;节能;实验研究;冬季工况
1818
|
194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06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多级热电制冷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赵举, 陈曦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094
摘要:对多级热电制冷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三种不同工况下,运用ANSYS模拟四种不同类型热电制冷器的制冷温度,并搭建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热电制冷器热电对之间的距离对其制冷温度有影响,设计热电制冷器时,应对热电对距离进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热电制冷器最佳工作电压为12V,热电制冷器制冷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非常大,选择合适的绝热材料对制冷器制冷温度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热电制冷器输入电流和功率随热端温度升高而减小,制冷温度和最大制冷温差随热端温度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多级热电制冷器;ANSYS模拟;实验研究
2144
|
219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73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参数对酸化纸质文献冻干过程的影响
詹艳平, 李超, 余跃进, 胡弯, 张金萍, 郑冬青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100
摘要:以酸化纸质文献为对象,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参数(加热板温度、纸质文献厚度、干燥室压强)对其冻干时间和品质的影响,并采用L9(33)正交实验得出各过程参数影响的主次顺序和除水比例。结果表明:各过程参数的不同处理水平对纸质文献冻干时间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且各过程参数影响主次顺序均为:纸质文献厚度、加热板温度、真空室压强。本实验三因素取值范围内的冻干过程优化参数分别为:纸质文献厚度7mm,加热板温度25℃,真空室压力10~20Pa。
关键词:冷冻干燥;脱酸保护;纸质文献;过程参数
1884
|
25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凝结水量测量设计
柳胜耀, 李瑛, 黄彩凤, 赵四海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106
摘要:量热计法室内侧制冷量计算公式,未考虑测量中小冷量空调器制冷量时空气处理柜除湿造成的误差。为排除此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称重法分别测量量热计内、外室加湿水及被测机的凝结水。利用基于称重法设计的量热计测得5台被测机的2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空调器的额定制冷量低于测试室输入功率时,空气处理柜的除湿量会增大测量偏差,且随着空调器制冷量的降低偏差增大。并对室内侧制冷量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以提高计算精确度。
关键词:房间型量热计;称重法;凝结水测量;实验验证
2326
|
250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29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减湿预冷器对冷藏陈列柜风幕送回风状态的影响分析
张文慧, 龚毅, 吕彦力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111
摘要:以双风幕立式敞开式冷藏陈列柜为研究对象,研究减湿预冷器对冷藏陈列柜风幕送回风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条件下,冷藏陈列柜使用减湿预冷器后风幕送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回风温度降低5℃;内层风幕的送风相对湿度和回风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外层风幕的送风相对湿度由69%下降至60%;外层风幕的送风焓值基本保持不变,而回风焓值降低21.4%。回风温度和回风焓值的降低都可以有效降低陈列柜负荷。
关键词:食品冷藏技术;陈列柜;空气预冷器;风幕
12872
|
156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1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辐射吊顶单元供冷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及实验验证
于国清, 贾文哲, 赵彦杰
2014, 35(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4.02.115
摘要:根据辐射吊顶单元与周围环境的换热原理,在对毛细管结构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毛细管型辐射吊顶单元供冷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同时建立了两块辐射吊顶串联时的供冷量计算模型。搭建了实验台,测试在室温25℃,供水温度15~19℃时,单块辐射吊顶单元以及两块辐射吊顶单元串联时的供冷量。测试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单块辐射吊顶单元以及两块串联时的理论计算供冷量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该计算模型可用来预测特定工况下辐射吊顶单元的供冷量。
关键词:辐射吊顶单元;实验测试;供冷量;理论计算模型
2359
|
242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697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19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