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2年第33卷第6期
    • 马一太, 田华, 刘春涛, 袁秋霞, 刘忠彦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01
      摘要:为了建立评价冷水机组和水源热泵的 EER或COP等能效指标的公共平台,提出了热力学完善度的分析方法,并计算了我国的房间空调器、冷水机组和水源热泵等制冷装置的热力学完善度的数据范围。大多水冷产品的热力学完善度在0.3至0.5之间,高效产品可以达到0.6,但风冷产品热力学完善度在0.2左右,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等介于两者之间。热力学完善度可用于同类产品或相似产品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比较。分析可见热力学完善度表征着当前产品设计制造的综合水平,是制定相关产品能效标准的限定值、节能值及能效等级的依据。  
      关键词:热工学;热力学完善度;EER;COP;冷水机组;水源热泵   
      1878
      |
      233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62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解国珍, 张新兴, 王刚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07
      摘要:通过在58%浓度工业用溴化锂水溶液中添加纳米微粒及其相应的分散剂,对纳米溴化锂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在高温温度下的烧结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溴化锂溶液中分散剂浓度从0.3%变化到0.6%,具有最佳组分值,即:最佳稳定性能值。纳米溶液在160℃温度下,分散剂组分由0.1%增至1.0%,加热过程的24h中,烧结物粒径增长率较大,48h后,所有组分的粒径增长趋于缓慢;在纳米溶液分散剂组分不改变,加热温度由50℃增加到160℃期间,12h过程中,粒径增长速率较快,48h后纳米粒径增长趋势平稳。烧结粒径微观分析可知,分散剂组分从0.1%增加至1.0%,烧结体粒径变小,这说明分散剂组分越浓,烧结体粒径越小,烧结层越密实。因此,需要在改变纳米溴化锂溶液的稳定性和烧结现象之间进行优化组合,并选择耐高温的分散剂。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分散剂;烧结;纳米溴化锂水溶液;稳定性   
      1738
      |
      17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姚晔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12
      摘要:对空调除湿剂(固体和液体)超声波再生技术机理及目前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尤其是对固体除湿剂超声波强化再生效果、再生能耗及再生过程模型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超声波用于除湿剂强化再生能有效提高低品位能源在除湿空调系统中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同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分别给出了溶液和固体超声波再生装置的设计方案,并对该技术领域未来研究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超声波;除湿剂;再生;强化   
      1617
      |
      217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9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陈二雄, 陈颖, 陈雪清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19
      摘要:根据分液冷凝器强化换热思想对其管程理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依据质量流速和干度来判断每一流程中制冷剂的流型,并依此选取Cavallini换热模型公式的方法求其平均换热系数,同时采用Cavallini两相压降模型和Darcy-Weisbach单相压降模型分别确定冷凝区和过冷段的压降。针对一个案例计算了三种管程设计方案下冷凝器管内冷凝换热系数和端压值,并用惩罚因子PF对其综合热力性能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管程设计方案中管内制冷剂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均匀性越好,其综合热力性能越优。在质量流速为1200~1500 kg/(m2.s)范围内,与同等换热面积的蛇形管冷凝器相比,其中最好的分液冷凝器的PF值减小了48.5%~54.1%,可见设计优良的分液冷凝器的综合热力性能明显优于蛇形管冷凝器。  
      关键词:热工学;分液冷凝器;管程理论设计;换热系数;压降;惩罚因子   
      1744
      |
      218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刘乃玲, 刘英杰, 方肇洪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26
      摘要: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工程设计和研究者的关注。在此通过实验研究了顶棚辐射供冷房间在冷吊顶辐射作用下,室内空气温度、房间壁面温度、人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辐射供冷系统开启后约60min内,辐射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有显著变化,人体服装外表面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人体和环境的对流及辐射换热量逐步增大,系统开启60min后,上述各项趋于稳定。  
      关键词:热工学;顶棚辐射供冷;表面温度;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1747
      |
      190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98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金鑫, 瞿晓华, 施骏业, 陈江平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32
      摘要:利用CFD技术对基站内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了优化,得出下进上出的气流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冷风的利用率,同时开发了微通道型分离式热管基站,能保证发热机柜在设定温度范围内运行的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最优化的切换空调系统和微通道型分离式热管系统,保证机房内设备稳定运行。当室外环境平均温度为27℃时,制冷系统的COP可达6.23,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即使在夏季长时间的运行测试中,微通道型分离式热管基站空调压缩机的运行时间仅占基站总运行时间的39.1%,节电率达到44.7%,具有很好的节能降耗的效果。  
      关键词:热工学;微通道;分离式热管;节能降耗;基站   
      1728
      |
      188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78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胡自成, 王谦, 李昌烽, 宋新南, 王迎慧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38
      摘要:从沸腾换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沸腾汽泡行为和沸腾换热关联式等方面综述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沸腾换热强化研究现状。现有研究指出界面吸附、分子结构、粘度、溶解特性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沸腾换热的作用机制与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溶液浓度密切相关,但是蒸汽携带活性剂、非离子活性剂浊点、加热方法、系统压力、参数耦合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沸腾换热的影响规律的研究还需深入开展。在沸腾汽泡行为方面,表面活性剂溶液沸腾汽泡行为与水存在较大差异且与活性剂种类有关,表面活性剂溶液沸腾汽泡行为的理论研究还需加强。此外,现有文献建立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沸腾换热模型及关联式存在验证所用的实验数据较少、模型参数难以确定等不足。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沸腾换热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沸腾换热强化;表面活性剂;综述;换热关联式   
      1709
      |
      214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02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韩维哲, 丁国良, 胡海涛, 庄大伟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46
      摘要:刘易斯因子是反映湿工况下空气侧热质传递特性的重要参数。在此提出了可计算湿工况下翅片侧刘易斯因子的数值模型和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关联式,通过建立相间传质数值模型、潜热传递数值模型,利用CFD分别计算出空气侧的热质传递系数,从而求得刘易斯因子的数值解。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翅片管换热器结构和运行工况对刘易斯因子的影响和已有热质传递类比关系的适用性;同时采用刘易斯因子的数值计算结果拟合得到关联式。传热和传质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93%和12.1%;关联式与数值模型之间的相对误差为5.52%。该数值模型有足够的精度与适用面,所得关联式可代替数值模型。  
      关键词:热工学;刘易斯因子;数值仿真;热质传递;类比关系;翅片管式换热器   
      1791
      |
      22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85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韩晓星, 田智凤, 赫文秀, 王亚雄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52
      摘要:设计了一种新型多芯片平板热管散热器,通过测试模拟芯片的表面温度,对散热器在不同空气流速、芯片数目及位置和加热功率下的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0℃、芯片表面温度控制在80℃的条件下,散热器水平使用时,单芯片、双芯片和三芯片的最大散热能力分别为310W,390W和500W;散热器竖直使用时,其最大散热能力分别为275W,408W,500W。由此得出,多芯片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较单芯片散热器具有更大优势。实验结论与平板热管的热扩散效果吻合良好,而且符合现代电子器件散热的要求。  
      关键词:热工学;平板热管;多芯片冷却;电子器件;散热器   
      1902
      |
      223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78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王哲, 龚毅, 吴学红, 侯锋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57
      摘要:介绍了一种带有双节流阀和平衡储液器控制装置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实验台,针对系统相对功率影响指数和相对制冷系数影响指数进行量化分析,论证了回热器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压侧压力为10MPa以上,蒸发温度在0℃以下时,带回热器的系统功率相对较低。而蒸发温度在5℃以上,无回热器的系统性能系数将提高3%至5%。这种新的带有双节流阀和平衡储液器控制装置可有效平衡系统高、低侧压力波动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跨临界CO2热泵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热工学;跨临界CO2;回热器;性能系数;双节流阀;实验研究   
      1769
      |
      217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08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芮胜军, 张华, 吴裕庆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63
      摘要:针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单级压缩回热制冷循环,分析了LHR循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问题。根据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的特性,讨论并选取了适合于-70℃低温冷柜的混合制冷工质R23和R600a。利用制冷工质物性分析软件NIST Refprop 8.0初步研究了不同配比时制冷系统的特性,然后通过实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混合制冷工质的配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比较合理的混合制冷工质R23/R600a组分比例3:7。同时分析了该配比下制冷压缩机排气温度、压比、低温冷柜内温度等的变化特点,最后对蒸发器的温度变化特性和回热器的温度变化特性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混合工质;单级压缩;回热循环;实验研究   
      1823
      |
      218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9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宋小勇, 朱安福, 李云飞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68
      摘要:以月季切花为实验材料,采用 3.11×104 Pa/min、1.78×104 Pa/min、0.62×104 Pa/min 三种不同降压速率对其进行真空预冷处理,对预冷后的切花进行瓶插实验,检测并对比分析影响切花主要品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降压速率对月季切花预冷品质有显著影响,中速降压(1.78×104 Pa/min)处理能有效抑制细胞电解质渗漏,减少丙二醛积累,维持抗氧化酶活性,减小鲜重损失,延缓花色蓝变,延长月季切花瓶插寿命,获得最好的真空预冷效果。  
      关键词:热工学;真空预冷;鲜切花;降压速率;品质   
      1704
      |
      219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7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 吕静, 任莹莹, 杨杰, 豆君君, 胡特特
      2012, 33(6)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2.06.073
      摘要: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循环加热和一次加热热水时,水箱水温对CO2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循环加热工况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压缩机的进、排气压力逐渐升高,功耗增加;气体冷却器的CO2进、出口温度升高,内侧CO2和外侧水的温差逐渐减小,换热量减小;CO2热泵系统的COP下降。一次加热工况时,进水温度一定,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稳定,COP基本保持不变。以水温度17℃为例,系统COP在3.5左右,远远高于循?环加热的COP。实验结果表明水箱水温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水箱结构改进方案,使气冷器入口水温稳定在较低水平,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热工学;CO2热泵热水器;循环加热;一次加热;水箱水温;COP   
      1874
      |
      203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80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