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0年第31卷第6期
    • 基于再生水源热泵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冷热联供系统

      田磊, 史琳, 吴静, 安青松, 施汉昌
      2010(6): 1-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01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高耗能限制其运转及发展,基于能耗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再生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厂外排水低温余热,将其提升后满足污泥高温消化等需热工艺;被吸取热量后低温水用于建筑制冷,形成再生水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研究了冷热联供系统工况,以系统联合负荷收益性能系数为指标,提出夏季工况下联供系统最优制冷量即热泵蒸发侧吸热量,分析了蒸发温度对制冷效率影响.整体能流分析表明,再生水源热泵冷熟联供系统可降低城市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和建筑制冷供暖能耗,夏季和冬季工况节能率分别可达30%、40%.  
      关键词:热工学;再生水源热泵;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冷热联供系统   
      1683
      |
      39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98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采用非对称翅片冷凝器高能效空调的开发研究

      聂金良, 吴加生, 钟柱威
      2010(6): 56-6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51
      摘要:为了提升冷凝器的换热能力,现用Fluent软件模拟非对称性冷凝器的传热状况,并设计出一种最佳的非对称性翅片冷凝器.按照模拟结果制作出来的非对称性冷凝器用于整机上,在GB/T7725标况下测试空调运行功率、能力和能效比;试验证明比同等的对称性换热器空调消耗功率降低1.7%,制冷能力提高1%,空调能效比提高2.6%.  
      关键词:热工学;高能效;传热性能;冷凝器;非对称性   
      1672
      |
      40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972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低温热源驱动的二级吸附冷冻循环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

      胡远扬, 王健, 蔡浩仁, 王丽伟, 王如竹
      2010(6): 6-11.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06
      摘要:在冷冻应用方面,传统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在热源温度低于90℃、冷凝温度高于25℃的条件下,很难实现-10℃以下的冷冻.为了实现100℃以下的太阳能或废热利用,这里提出了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建立了性能测试实验台.采用CaCl2-BaCl2-NH3作为工质对,利用85℃热源驱动,测试不同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下吸附剂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二级吸附式制冷能够实现-20℃下的冷量输出,同时,冷却水温度为25℃时,氯化钙的循环吸附量、二级吸附式制冷COP与SCP分别为0.598kg/kg,0.24,106.6W/kg.  
      关键词:热工学;低温热源;吸附式制冷;制冷性能   
      1723
      |
      38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7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R410A应用于内螺纹强化管的蒸发实验研究

      黄理浩, 陶乐仁, 郑志皋, 王伟, 张建国, 张庆钢, 王金锋
      2010(6): 12-1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12
      摘要:R410A不会与臭氧发生反应,即不会破坏臭氧层,是国际公认的用来替代R22最合适的的冷媒之一.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R410A、R22在水平内螺纹强化管管内蒸发的换热特性,探索了水流速度对换热特性、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冷剂R410A、R22的换热系数和压降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质量流速小于300 kg/s·m2时,两者的换热系数hr和压降△p曲线基本吻合,当质量流速大于300kg/s·m2时,R410A的换热系数hr和压降△p小幅增加,而R22的换热系数hr和△p增加幅度较大.因此在质量流速要求不太大的情况,R410A比R22有更好的换热效率和较小的压降,可以用来替代R22.  
      关键词:热工学;R410A;蒸发;强化管;压降   
      1587
      |
      3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69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制冷系统TBAB水合物浆的安全流动研究

      王武昌, 李玉星, 梁德青, 樊栓狮
      2010(6): 16-20.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16
      摘要:利用实验环道,进行了TBAB水合物浆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沉积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在管道中TBAB的初始浓度比较小(小于20%)的情况下,管道中生成少量的水合物,形成比较均匀的水合物浆,不会出现严重的黏附现象.当TBAB的初始浓度达到20%以上同时温度达到4~5℃时,会在管道中形成大量的水合物,而且水合物很容易在管壁上黏附沉积,造成管道内流通面积显著减少,甚至堵塞管道,给生产带来危险,而添加浓度大于3%的Span80可以有效的减缓颗粒的聚集.通过分析认为造成TBAB水合物颗粒在管道中沉积主要作用力是分子扩散.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水合物浆;TBAB;颗粒沉积;安全流动   
      1549
      |
      38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977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叉流除湿器传质性能实验研究

      张海江, 柳建华, 张良, 高文忠, 杨建超, 朱立伟
      2010(6): 21-27.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21
      摘要:除湿器是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这里搭建了叉流除湿器性能测试实验台,利用Celdek规整填料作为汽液接触介质,除湿剂选用LiCl-H2O溶液,选取除湿量和除湿效率作为传质性能的评价指标.实验分析了空气、溶液进口参数对传质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适用于LiCl-H2O溶液的叉流除湿效率的实验关联式.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实验范围内:与叉流形式相比,逆流除湿器中LiCl-H2O溶液表现出更强的传质性能;在叉流形式的除湿器中,LiCl-H2O溶液的传质性能最优,LiBr-H2O溶液次之,CaCl2-H2O溶液最差.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传质性能;实验研究;叉流除湿器;氯化锂溶液   
      1608
      |
      38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97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等焓加湿翅片管式换热器与房间空调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吕金虎, 巨小平, 李金成, 陈嘉澍, 叶俊
      2010(6): 28-32.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28
      摘要:针对等焓加湿翅片管式换热器和房间空调器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热水作为被冷却介质,对换热器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量了原换热器换热量和淋水量为0.053kg/s下填料厚度分别为50mm、65mm、80mm和100mm时换热器的换热量.对等焓加湿房间空调器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焓加湿可提高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冷却效果,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大,换热量增幅也增大;等焓加湿换热器的风量随填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淋水密度的大小决定了填料的湿润程度,在淋水量为0.053kg/s时,100mm厚填料的表面刚好完全湿润;在室外侧空气干球温度为35℃、湿球温度为24℃,室内侧空气干球温度  
      关键词:热工学;实验研究;等焓加湿;翅片管式换热器;房间空调器   
      1688
      |
      39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1977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周智明, 肖睿, 冯自平
      2010(6): 33-38.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33
      摘要:搭建了一套采用圆盘式水分布器布水和矩形水槽蓄冷水的蓄冷系统.通过改变供、回水温度,调节流量,分别进行了蓄冷模式实验和静置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在物性参数、几何参数以及运行工况参数稳定的条件下,槽内温度场主要受单个布水器出口流量的影响.合理有效的流量控制措施有利于提高蓄冷系统效率和冷水机组运行能效比;对于以日为周期的电价峰平谷段运行机制,静置后的蓄冷系统仍能满足间歇供冷要求,但蓄冷系统和冷水机组的效率均下降.  
      关键词:热工学;水蓄冷;温度场;蓄冷模式;静置模式   
      1669
      |
      3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61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平行流换热器中热流体分布均匀性的研究进展

      鲁红亮, 陶红歌, 胡云鹏, 胡浩茫, 金听祥, 陈焕新
      2010(6): 39-4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39
      摘要:由于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百叶窗式翅片、多流程和多管并列的独特结构,平行流换热器会产生两侧流体分布的问题,尤其是有相变的制冷剂流量在多个平行扁管中分配的均匀性变得异常重要,是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同时现有相关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进结构以促进制冷剂、空气更加低耗高效的换热是现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这里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空气气流分布和单相、两相制冷剂流量在集管中分配的均匀性受工况、结构和流体流动特性影响很大,同时换热器传热是制冷剂和空气相互耦合的结果,任一流体分布不均都会导致部分管段低效甚至失效进而使换热器整体性能衰减.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分布均匀性;综述;流量分配;平行流换热器;两相流   
      1667
      |
      3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60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气泡泵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

      平亚琴, 刘道平, 陈盛祥, 李文杰, 刘磊
      2010(6): 46-50.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46
      摘要:应用两相流分相模型理论,对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工况下的工作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气泡泵的理论模型.并以饱和水为工质,对气泡泵的稳态工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分析结果表明,气泡泵提升管的两相流流型与气体流量及沉浸比有关;随着气体流量或沉浸比的增加,提升管中两相流流型将发生改变,从而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曲线逐渐偏离;流型的改变只是使液体提升量随气体流量增加的增速减缓,对液体提升量并无抑制作用.分析结果对气泡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对单压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气泡泵;理论模型;实验研究;弹状流   
      1659
      |
      38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5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房间空调器空气焓值法测量不确定度简化计算研究

      戴世龙, 王敏, 齐淑芳, 王博, 李妍
      2010(6): 51-5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0.06.052
      摘要:房间空调器测试装置是测量房间空调器制冷量、功耗等参数的检测设备,根据CNAS规定,检验机构在提供检验结果的同时,需要提供检验结果不确定度.房间空调器测量空气焓值法是被普遍使用的二种测量方法之一,其测试不确定度是受随机效应导致A类不确定和测试系统带来的B类不确定二大分量共同影响,每大类不确定度分量又分解为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出风静压、喷嘴前后压差、功率等众多测量参数不确定度分量.本文对不确定度计算中,各个测量参数的对最终不确定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每个不确定度分量影响的权重,按照不确定度的计算要求,找出简化不确定度计算条件,和提出了简化计算模型.  
      关键词:热工学;仪器仪表技术;空气焓值法;不确定度;权重;简化计算   
      6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51804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