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09年第30卷第5期
    • 《制冷学报》来稿须知

      2009, 30(5)
        
      1408
      |
      33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14054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低品位热能的远距离输送技术

      林芃, 王如竹, 马强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01
      摘要:对于对于低品位热能远距离输送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做了研究现状综述.主要有五种方法可实现这一目标:可逆化学反应;蓄热材料:氢吸附合金;气-固吸附;气-液吸收.详述了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总结比较得出了采用气-液吸收循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低品位热能远距离输送这一研究领域对于节能减排,能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热工学;能量输送;吸收式制冷;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   
      1562
      |
      3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07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变频空调与散热器采暖房间温度场对比研究

      赵立影, 南晓红, 杨彦宾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08
      摘要:针对西安地区某一办公房间采用变频空调或散热器两种采暖方式分别进行了IMP数据采集系统实测与数值模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变频空调采暖时工作区域内温度梯度较大,为3℃左右,散热器采暖时工作区域内温度梯度为0.7℃左右.根据房间实际尺寸建立物理模型并对两种采暖方式的室内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两种采暖方式的特点及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理论上得出散热器采暖方式的室内温度场和流场更加均匀的结果.  
      关键词:市政工程;变频空调采暖;散热器采暖;温度场   
      1603
      |
      3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09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全年综合能效评定

      吴静怡, 江明旒, 王如竹, 许煜雄, 孙鹏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14
      摘要: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全年运行在制热模式,机组能效比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热水需求量通常还会随季节和用户用水习惯而有所差别,仅仅用名义工况下的机组运行能效比,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其实际的节能效果.这里主要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分布较为集中的长江沿线及以南地区,结合各地区气象条件及用户实际应用情况,引入全年综合运行工况来对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实际能效进行评定,确定更合理的评价标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全年综合运行工况作为参照工况点对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进行综合能效评定更加客观严谨.  
      关键词:热工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全年综合运行工况;能效比;热水需求   
      1539
      |
      32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2315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空气温湿度对空气源螺杆热泵机组除霜性能的影响

      商萍君, 袁秀玲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19
      摘要:试验研究了空气温湿度变化对风冷热泵机组的除霜性能的影响,采用实时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多次除霜周期和除霜间隔周期内翅片温度、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寻求优化的除霜控制方法提供了大量试验依据.定量分析了空气温湿度的变化对制热恢复时间、制热衰减时间、稳定制热时间以及除霜间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温湿度工况下,均出现了盘管出口温度变化率突变以及温度的周期性震荡,这一时刻,制热量开始快速衰减,霜层开始形成并快速生长.当相对湿度从75%提高到90%时,这一突变的温度变化率提高了2倍,制热衰减时间减少了约70%.蒸发盘管出口温度的变化率以及周期性震荡间接反映了蒸发盘管的翅片表面的结霜状态,并呈规律性变化,这一温度参数可以作为重要的除霜循环的控制参数.  
      关键词:热工学;空气温湿度;除霜控制   
      1586
      |
      32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02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孙志高, 江承明, 孙立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24
      摘要: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可在常规空调冷冻水温区内发生固-液相变,形成半笼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空调蓄冷理想材料.利用实验室的水合物形成实验装置测量了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固-液相变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的质量浓度低于45%时,相变温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溶液浓度超过25%,相变温度增加的幅度减小.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的浓度超过45%后,其固一液相变温度反而下降.利用DSC测量了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的相变热,相变热达到195.9kJ/kg.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蓄冷;相变条件;相变热;四丁基溴化铵   
      1705
      |
      36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0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超高压与低温协同作用处理土豆实验研究

      陈淑花, 赵启成, 刘学武, 夏远景, 李志义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27
      摘要:以土豆为实验原料,考察了超高压低温冷冻与解冻过程以及常规冷冻与解冻方式对土豆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压低温处理过的土豆比常规方式处理后的品质明显得到提高,质地和微观组织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汁液损失减少;高压快速冷冻(PSF200MPa and-20℃)过程在保持土豆原有的外观、风味、质构和营养上与其他高压方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当处理压力高于100MPa时,该过程对微生物的灭活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相转变具有促进灭活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园艺学;土豆;超高压;低温;冻结;解冻   
      1600
      |
      3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96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三水醋酸钠的过冷机理与实验研究

      李金田, 茅靳丰, 李伟华, 李靖, 熊小艳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32
      摘要:为了解决相变蓄热材料三水醋酸钠的过冷问题,对无机水合盐的过冷机理进行了分析,以三种不同配方的试验样品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从样品的实验照片和记录的步冷温度曲线两方面分析了其凝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百分比为5%的成核剂十二水磷酸氢二钠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无机水合盐三水醋酸钠的过冷度,但其过冷度仍然较大;使用质量百分比5%的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和质量百分比3%的增稠剂明胶做添加剂后,三水醋酸钠的过冷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三水醋酸钠;过冷;相变;步冷温度曲线   
      2021
      |
      33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12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带有上下均风孔板的速冻装置中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张珍, 谢晶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36
      摘要:针对上下冲击式冻结装置在气流组织上的特点,利用CFD对该装置内静压箱和冻结区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将冻品设置为内热源,运输冻品的网带作为多孔介质处理.通过改变位于冻品上下方的均风孔板开孔率得出:在静压箱内,随着出口开孔率的增大,风速逐渐减小,并且在由孔板和隔板间形成的局部区域内,压力分布逐渐趋于均匀;在冻结区内,通过速度场的模拟,从数值计算的角度验证了冷风在冻品表面产生的柯恩达效应.由温度场的模拟得到,冻品温度从冻结区入口至出口逐渐降低,孔板开孔率5%为最佳结构,可以使冻品在冻结终止时中心温度在-18℃以下,符合食品速冻的降温要求.  
      关键词:热工学;速冻装置;均风孔板;上下冲击   
      1446
      |
      32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0407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低温对"大团蜜露"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周慧娟, 乔勇进, 王海宏, 方强, 张绍铃, 陈召亮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41
      摘要:"大团蜜露"是软溶质型水蜜桃的典型代表,其"营养丰富、风味甜美、口感丰润",但由于其特殊的生物生理特性,其贮藏保鲜一直是世界难题.研究选择0℃、2℃和4℃三个梯度温度处理,测定桃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呼吸速率、果肉色差、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总糖、Vc、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较4℃处理2℃与0℃都能够抑制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的下降,维持果实的原有硬度和果肉色泽,降低呼吸速率和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整个贮藏期间糖和失重率的变化较小.但综合考虑果实贮藏风味和冷害发生情况,2℃贮藏条件可做为"大团蜜露"的最适贮藏温度.  
      关键词:园艺学;大团蜜露;低温贮藏;生理生化特征;保鲜效果   
      1583
      |
      34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15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办公建筑通风系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王沣浩, 刘晓东, 李远斌, 林章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45
      摘要:针对一典型办公建筑,在6次换气次数和19℃送风温度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层式通风和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通风方式的工作区及人体附近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场,对两种通风方式气流组织特性及热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式通风系统条件下,呼吸区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良好,通风能有效消除室内热负荷和污染物.  
      关键词:市政工程;层式通风;置换通风;气流组织;热舒适性   
      1647
      |
      3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007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制冷陈列柜热工性能试验方法研究

      肖杨, 史建斌, 刘小朋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51
      摘要:阐述了制冷陈列柜标准的发展历史.根据GB/T 21001-2007介绍了冷柜的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以及冷柜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排热率的计算方法,并对两种不同的计算排热率的方法进行比较;最后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GB/T21001-2007标准的有效实施,为将来能效标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热工学;制冷陈列柜;标准发展;排热率   
      1532
      |
      3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1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 空调器性能测试平台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

      曹小林, 李雄林, 喻首贤, 王伟
      2009(5)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9.05.058
      摘要:从焓差法空调器性能测试平台的实际运用出发,运用误差传递理论,推导了各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的方程式,以及各参数测量精度对换热量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空调器性能测试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室内机侧出风口的湿球温度的测量精度,其次是进风口的干球温度及喷嘴前后差压值的测量精度.因此,对于室内机侧出风口的湿球温度及喷嘴前后差压的测量,应尽可能地采用精度高的传感器,而其它测点可以采用精度较低一点的传感器,以达到初投资和测量精度的优化.  
      关键词:热工学;空调器;误差传递;不确定度   
      1574
      |
      30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2101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6
    0